东芬兰大学近期发表的研究首次证实,血液脂肪酸组成及其代谢酶活性能够预测从儿童期到青春期的骨密度发展轨迹。这项发表在权威期刊《骨与矿物研究杂志》上的PANIC研究结果显示,特定脂肪酸水平变化与骨密度增长呈现显著相关性。
该研究追踪了480名儿童长达八年。研究发现血液中二高-γ-亚麻酸(DGLA)、神经酸和花生四烯酸比例较高者,在追踪期间骨密度显著更高。同时,调控脂肪酸代谢的关键酶——Δ-6去饱和酶活性增强也与骨密度提升相关。相反,亚油酸比例升高则与较低骨密度存在关联。
脂肪酸对骨骼健康具有多维影响
不同脂肪酸对骨骼健康的影响呈现双向性。与传统饮食记录评估相比,血液检测可更精确反映机体可利用的脂肪酸状态。这项历时八年的研究揭示,多项血中脂肪酸指标均可预测骨密度发展。尽管脂肪酸可分为饱和、单不饱和和多不饱和三大类,但仅按类别分析不足以阐明其与骨密度的关系。同类别内不同脂肪酸可能发挥相反作用,且身体肌肉量和脂肪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种关联。
"这是首项证实儿童期血液脂肪酸组成可预测青春期骨密度发展的研究。我们的结果表明脂肪酸代谢是骨骼健康发育的重要决定因素。" PANIC研究负责人Timo Lakka教授强调。
负责该研究骨骼健康板块的Sonja Soininen副教授补充道:"有趣的是同一类脂肪酸中不同成员对骨骼健康影响迥异——某些脂肪酸促进骨骼发育,而另一些则与不良骨代谢相关。这凸显了代谢调控的复杂性及其对骨骼发育的重要性。" 这些发现深化了脂肪酸代谢与儿童骨骼发育关系的理解,为通过营养干预促进骨骼健康提供了新思路。
PANIC研究背景
该研究作为东芬兰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PANIC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227名女孩和253名男孩。研究人员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浆磷脂中的脂肪酸组成,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评估骨密度和身体成分。
作为始于2007年的长期生活方式干预研究,PANIC研究已对库奥皮奥地区500余名2007-2009年入学儿童进行多阶段追踪。初始检测在2007-2009年间完成,后续追踪分别于2009-2011年和2016-2017年开展。目前正在进行的16年追踪将延续至2026年底,持续为儿童青少年健康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