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居住在社会经济弱势社区可能与个体痴呆症风险增加相关。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其背后机制,并于今日发布研究成果。
约翰·奥布莱恩教授表示:“居住地显然在大脑健康和痴呆症风险中扮演重要角色,使弱势社区居民处于严重劣势。”
研究显示,社区劣势与脑血管损伤(可能影响认知功能)以及未能有效管理已知增加痴呆症风险的生活方式因素密切相关。痴呆症对弱势社区居民影响尤为严重:无论个人社会经济地位如何,这些区域的居民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表现出更显著的认知衰退和更高的痴呆症风险。近期研究还证实,社区贫困程度与大脑结构差异及脑组织损伤迹象增加存在关联。
为深入探索这一联系,研究人员分析了585名40至59岁健康成年人的数据,这些参与者来自英国和爱尔兰,均纳入PREVENT-痴呆症计划。研究详情发表在《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期刊》上。
分析数据包括:基于邮政编码的社区贫困程度评估;通过系列测试测量的认知表现;可改变的生活方式风险因素;以及脑部MRI扫描结果,重点检测大脑小血管损伤迹象——这些血管对向脑组织输送氧气和营养至关重要。
研究团队发现,居住在贫困社区与生活方式管理不善存在强烈关联。具体而言,居住在高失业率、低收入及教育机会匮乏区域的人群,更易出现睡眠障碍、肥胖和高血压,且体育活动量显著不足。值得注意的是,该群体饮酒量反而低于非弱势社区居民(饮酒是痴呆症的已知风险因素)。
认知功能与社区贫困程度呈现显著相关性,尤其体现在住房环境恶劣和犯罪率较高区域。这对个体信息处理速度、空间感知和注意力影响最为突出。研究揭示,贫困社区居住者大脑小血管损伤更为普遍,而这种损伤直接影响思维能力。由于可改变的生活习惯会加剧血管损伤,社区贫困可能通过生活方式和血管健康间接损害认知功能。
首席作者、剑桥大学与明尼苏达州梅奥诊所精神病学系的奥黛丽·洛博士指出:“居住地早在中年就可能影响大脑健康,其作用机制并非直接,而是通过阻碍积极生活方式行为的实践。这意味着弱势社区居民在获取优质睡眠、运动机会以及管理血压和肥胖方面面临更多挑战,最终导致大脑血管健康恶化,引发认知能力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关联独立于教育程度——即使高学历且收入体面者,其生活方式管理效果仍受居住地影响,例如能否获得负担得起的健康食品和安全的休闲空间。”
研究人员强调,痴呆症风险受环境因素与个人行为共同影响,降低风险需系统性解决大脑健康的外部决定因素。约翰·奥布莱恩教授补充:“这种风险本质可预防,但仅归因于个人是片面的。要真正减少健康不平等,必须依靠地方和国家政策制定者的实质性支持。”
研究指出,不同区域需差异化应对:富裕社区应聚焦减少饮酒,而低收入社区则需开展针对性的健康生活方式推广。这要求政策制定者消除系统性障碍,包括改善可负担医疗保健与健康食品获取渠道、降低犯罪率、建设安全的运动休闲场所。
尽管研究基于英国和爱尔兰数据,但团队呼吁验证其在其他文化背景的适用性。现有证据显示,部分亚洲文化中可能存在相反现象。
本研究获得阿尔茨海默病协会、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英国、惠康信托、Race Against Dementia及国家健康与护理研究所剑桥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支持。
参考文献
Low, A 等. 社区贫困与中年认知:涉及健康行为与小血管病的可干预血管通路证据. 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症; 2025年11月5日; DOI: 10.1002/alz.70756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