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病例数量在过去30年中翻倍,现已取代其他病因成为全球首要死因,同时疾病模式正从急性向慢性转变。
越南心脏病学会副主席范孟雄在10月18日至19日河内举行的2025年全国心脏病学会议上分享了这一信息。
"心血管疾病病例数量在过去30年翻倍,且持续位居死因首位,"范孟雄表示。他补充道,全球每年近19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总死亡人数30%以上,远超其他致死原因。
范孟雄指出,2025年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最新报告显示疾病模式与防治策略发生转变。值得注意的是,该疾病正从高收入国家向低收入国家转移,且从急性病症演变为慢性疾病。
全球超过75%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发生于中低收入国家,每年造成超1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包含直接医疗支出与生产力损失。
作为中低收入国家的越南,心血管疾病负担正快速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目前已占病例总数65%,其中冠心病与中风仍是头号死因,年致死约20万人,占全国死亡总数三分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激增清晰表明一场无声的非传染性大流行正在蔓延,这已成为21世纪最严峻的发展挑战之一,"范孟雄强调。
疾病负担给预防、诊断与治疗工作带来巨大压力。然而包括越南在内的多数国家,仍将重点放在晚期患者治疗而非初级预防与根本预防上。关于饮食、烟草控制、减盐及身体活动的公共卫生政策仍存在执行不力或缺乏连贯性问题。多国医疗基础设施与专业人员配置不足,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心血管诊疗需求。
越南医疗人力资源仍显匮乏,与发达国家及不同地区层级间存在显著差距。受过专业培训的心脏病专家数量相对需求严重不足,1亿多人口仅配备不足2000名心脏病专家。与此同时,心脏病学领域科技进展迅猛,但越南的先进技术应用仍受限。
专家强调需制定综合性的全球预防战略以降低心血管疾病负担。该战略应包含从儿童期启动的早期初级预防与根本预防,通过社区健康教育实施。全球政策行动应聚焦于降低盐摄入量、消除反式脂肪、控制污染及限制超加工食品。针对高风险群体,应应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个性化风险预测及基因疗法(siRNA、CRISPR)等先进技术。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