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儿科学会(AAP)关于学龄前ADHD治疗指南明确建议:3-5岁确诊儿童应优先进行六个月行为治疗后再考虑药物干预。但最新研究显示,这一规范在美国临床实践中仅被遵循14.1%。
研究首席作者、斯坦福医学院儿科副教授Yair Bannett博士指出:"我们的研究发现,许多幼儿在确诊ADHD后不久就被开具药物,这令人担忧,因为行为疗法已被证实对儿童和家庭具有显著益处。"
研究团队追踪了美国8个医学中心下属诊所的9,700名3-5岁ADHD患儿治疗情况,发现42%儿童在确诊后30天内即开始使用阿得拉(Adderall)或利他林(Ritalin)等兴奋剂类药物。数据显示,仅有14.1%病例遵循指南在六个月行为治疗后才开始药物干预。
专家警示,学龄前儿童代谢药物能力较弱可能导致更严重副作用。斯坦福团队在《JAMA网络开放》期刊发表的研究中特别强调,4-5岁儿童使用兴奋剂可能产生攻击性或易怒等副作用,这往往使家长放弃原本有效的治疗方案。
针对行为治疗资源短缺的现实困境,Bannett建议:"家长可利用在线资源自主学习行为管理技巧,儿科医生应提供相应指导。"该研究证实,结合药物与行为治疗的综合方案对6岁以上儿童最为有效,因行为治疗能培养终身受益的技能。
研究同时证实早期诊断的必要性,及早干预能显著改善患儿学业表现、社交能力及成年后的就业前景。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家长行为管理培训"通过改善家庭环境、建立规律作息等方式,帮助ADHD儿童培养适应性技能。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