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山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系的一个研究团队取得了一项突破性发现:癌细胞内部存在苦味味觉受体,这些受体在将抗癌药物泵出细胞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最终导致多药耐药性(MDR)的产生。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此类现象。古语"良药苦口"可能很快会在现代分子生物学中找到新的科学依据。
这一发现已发表在《科学报告》期刊上。
当有害物质进入口腔时,人类会感知到苦味。这是因为位于舌头味觉细胞中的苦味味觉受体能够感知这些化合物,并触发避免反应,防止毒素被吞咽。
去年,同一研究小组发现,相同的苦味味觉受体也存在于皮肤角质细胞中,它们能够检测穿透皮肤的有毒物质并激活排出机制,从而保护身体免受伤害。
在他们的最新研究中,该团队揭示了相同的机制在乳腺癌和肺癌等癌细胞中同样运作。这些细胞内部的苦味味觉受体能够检测抗癌药物并激活"药物外排泵",阻止药物在细胞内积聚,从而促进耐药性的产生。
在癌细胞内,多种苦味味觉受体潜伏其中,能够识别多种抗癌药物。一旦药物进入细胞,这些受体就会被激活,触发将药物运出细胞的外排泵。
然而,研究人员相信这种机制可以被逆转。通过使用特异性阻断剂抑制苦味味觉受体,药物感知通路可能会被破坏,从而有可能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频繁的化疗治疗常常导致药物耐药性,这在临床肿瘤学中是一个严重问题。这项研究表明,将苦味味觉受体阻断剂与抗癌药物联合使用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案。
尽管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法——包括免疫疗法、放射治疗和手术——用于对抗癌症,但研究人员希望这一发现能帮助化疗进入创新和有效性的新阶段。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