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来自南加州大学的新研究表明,心跳间血压的波动模式可能与整体血压读数同样重要——尤其是对老年人的大脑健康而言。研究人员发现,经历更大心跳间血压变化的老年受试者,其与记忆相关的大脑区域体积更小,且与神经细胞损伤相关的蛋白质水平更高。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南加州大学丹尼尔·内申教授向福克斯新闻数字版表示:"即使血压通过药物得到良好控制,心跳间血压的快速波动仍与记忆衰退、大脑萎缩及神经细胞损伤迹象相关。"研究显示,快速血压变化与老年人记忆相关脑区体积缩小存在关联。
"血压并非静态,它始终在适应身体需求,"他在新闻稿中补充道,"但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调节机制可能变得不够精准。"
本研究纳入105名55至89岁成年人,研究人员在他们接受脑部扫描期间持续监测数分钟血压。重点测量了受试者动脉硬度及心跳间血压变化幅度。
研究发现,即使参与者的平均血压看似健康,但血压读数最不稳定且动脉较硬的人群,仍显示出大脑老化的典型迹象。具体而言,他们负责记忆功能的海马体和内嗅皮层区域体积更小——这些区域是阿尔茨海默病最早受影响的脑区,同时血液中神经丝轻链蛋白水平更高,后者是神经细胞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这些发现即使在考虑年龄、性别和平均血压等因素后仍具显著意义,表明波动本身而不仅是整体血压值,可能构成关键风险因素。研究结果已于10月17日在线发表在《阿尔茨海默病杂志》上。
多年来,医生已警示高血压会增加痴呆风险,但南加州大学此项研究特别探讨了瞬时血压不稳定性带来的健康隐患。内申教授指出,研究团队惊讶地发现,无论受试者是否患有高血压或正在服用降压药,这些快速血压波动都与大脑损伤相关。
研究暗示,即使诊室血压读数"正常"的人,其大脑精细血管仍可能因隐匿的血压骤升骤降而持续承压。长期来看,这种不稳定性可能导致记忆衰退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研究表明,即使血压控制良好,若读数波动过大仍无法避免大脑结构变化。
不过研究人员强调,本研究仅显示相关性,不能证明因果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内申教授解释:"这些发现是横断面研究的相关性结果,如同时间快照。后续研究应追踪血压快速波动如何随时间变化,并验证其是否能预测未来的大脑萎缩、神经细胞损伤及记忆衰退。"
研究团队表示,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此类血压波动的治疗方法。但内申教授强调:"人们仍必须持续监测血压并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以降低大脑损伤和记忆衰退风险。"他补充道:"开发针对血压瞬时波动的疗法应成为优先事项,因为现有聚焦降低平均血压的治疗方案无法完全解决这些快速波动问题。"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