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不仅影响肺部健康,还可能对大脑产生毒性作用。
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长期暴露于PM2.5(直径2.5微米或更小的颗粒物)与阿尔茨海默病症状严重程度呈显著关联。这类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燃烧过程、汽车尾气和野火烟雾,其体积仅为人类发丝平均直径的1/30以上,可直接进入血液并可能渗透至大脑。
研究负责人Edward Lee教授在《美国医学会神经病学杂志》发表的报告中指出:"这些微粒可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数据显示,PM2.5浓度每增加1μg/m³,阿尔茨海默病病理风险提升19%。研究团队通过分析602例脑捐献样本(主要来自费城及周边地区),发现污染暴露程度与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异常积累呈正相关,这两种蛋白是阿尔茨海默病进展的核心病理特征。
研究对照美国环保署设定的9μg/m³污染限值发现,样本群体暴露浓度范围为5-17μg/m³。虽然证实污染与认知退化存在关联,但研究团队强调空气污染并非直接致病因素,公众无需过度恐慌。该观察性研究通过住址定位估算个体暴露水平,研究者承认该方法存在局限性,如室内环境差异和个体行为变量未被纳入考量。
在探讨潜在机制时,研究指出PM2.5可能通过诱发脑部炎症或干扰蛋白稳态加剧病理进程。尽管具体作用通路尚不明确,但研究证实环境因素在阿尔茨海默病发展中的调节作用。Lee教授建议:"随着靶向疾病病理的新疗法出现,综合评估个体遗传与环境风险对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至关重要。"
该研究作为尸检验证的实证范例,为环境健康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联提供了重要证据,但研究者呼吁需开展更多纵向研究以指导临床干预决策。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