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Deborah Borfitz
2025年9月4日|丹麦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开发微生物组疗法的新途径。该团队首次证明特定细菌蛋白可治疗慢性代谢疾病,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微生物学》(Nature Microbiology, DOI: 10.1038/s41564-025-02064-x)。哥本哈根大学诺和诺德基金会基础代谢研究中心助理教授范勇(Yong Fan)指出,研究团队鉴定出一种常见肠道细菌能产生类似激素的蛋白质,在动物模型中显著影响体重、骨密度和血糖调节。
范勇表示,这两种名为RORDEP1和RORDEP2的蛋白质可作为"药物益生菌"(pharmabiotics)的开发基础。这类活体微生物疗法需经临床验证安全性和有效性,并通过监管机构审批。此前微生物组研究主要聚焦代谢物或整体菌群变化,而本研究首次在机制层面解析了RORDEP蛋白对宿主生理的影响。范勇强调:"这种机制层面的明确性与转化潜力,使RORDEP蛋白在微生物组治疗领域独树一帜。"
研究团队将RORDEP蛋白比作"运动激素"鸢尾素(irisin),指出其与已知通过运动释放、调节脂肪代谢和能量平衡的激素存在部分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强化了这些蛋白质作为信号分子影响宿主代谢的理论基础,既连接了经典生理通路,又开辟了微生物调控激素的新维度。
人体样本分析显示,不同个体间RORDEP蛋白产生菌存在最高10万倍的差异,且水平越高的人群体型更瘦削。动物实验表明,无论是引入产RORDEP菌还是直接施用纯化蛋白,均能产生显著的代谢益处。
临床转化进展
依托哥本哈根大学成立的初创公司GutCRINE,正推进两项全球首个人体临床试验。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兼研究资深作者奥尔夫·佩德森(Oluf Pedersen)教授表示,一项研究正在健康志愿者中测试活体产RORDEP菌的安全性和生物活性,另一项则直接评估纯化RORDEP1蛋白的人体效应,两项试验均旨在确立安全性、耐受性和生物效应。
GutCRINE计划开发两大互补疗法平台:一是以产RORDEP菌为基础的"二代益生菌",作为膳食补充剂预防常见慢性病;二是基于RORDEP蛋白(天然或化学修饰形式)的生物药物,用于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等病症。范勇指出:"从商业和临床角度看,两条路径都具有价值——益生菌提供预防性策略,而蛋白质疗法则代表更可控的药物开发路径。"
研究已获得哥本哈根大学及外部合作支持,目前正寻求更多资金推进临床计划。范勇总结道:"我们的肠道菌群不仅是被动乘客,更能主动塑造激素平衡与代谢健康。RORDEP蛋白的发现揭示了人与微生物交流的新维度,有望革新慢性病防治模式。"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