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eversible cerebral vasoconstriction syndrome | Radiology Reference Article | Radiopaedia.org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radiopaedia.org澳大利亚 - 英语2025-10-30 03:27:35 - 阅读时长6分钟 - 2522字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CVS)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雷击样头痛和脑动脉可逆性血管收缩为特征的神经血管疾病,多见于40岁左右的女性(男女比例2.4:1),男性患者平均发病年龄较女性早十年。该病与妊娠期并发症、多种药物(如伪麻黄碱、SSRI、麦角胺等)及偏头痛等因素密切相关,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大脑动脉的平滑锥形狭窄伴远端异常扩张,形成"串珠样"外观。诊断主要依靠2016年提出的临床标准,需与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血管炎鉴别,钙通道阻滞剂如尼莫地平可能作为一线治疗。约90%患者预后良好,通常在8-12周内血管造影表现自行恢复,无神经功能缺损,但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缺血性卒中或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雷击样头痛健康诊断影像学特征治疗预后鉴别诊断相关因素临床表现血管狭窄并发症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CVS) 是一组具有共同临床和放射学表现的疾病。其特征是雷击样头痛和脑动脉可逆性血管收缩。

术语

描述RCVS的术语众多且多样,有时完全同义,有时则用于描述被认为是RCVS子集的情况。这些术语包括:

  • 急性良性脑血管病
  • 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血管病
  • Call-Fleming综合征(特发性RCVS)
  • 中枢神经系统假性血管炎
  • 脑血管病
  • 药物诱导的脑动脉炎
  • 孤立性良性脑血管炎
  • 偏头痛性血管痉挛或偏头痛血管炎
  • 产后脑血管病
  • 原发性雷击样头痛
  • 性交头痛
  • 与雷击样头痛相关的血管痉挛
  • 致死性偏头痛性梗死中的血管痉挛

流行病学

RCVS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女:男 = 2.4:1),通常发病年龄在20-50岁之间(平均42岁),尽管在儿童和青少年中也有报道。男性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比女性早约十年。

相关因素
  • 妊娠和产褥期
  • 子痫,先兆子痫
  • 药物和血液制品暴露
  • 苯丙醇胺
  • 伪麻黄碱
  • 麦角胺
  • 酒石酸
  • 甲基麦角新碱
  • 溴隐亭
  • Lisuride(利舒脲)
  • SSRI类抗抑郁药
  • 舒马普坦
  • 异美噻庚
  • 滥用药物
  • 大麻,拟交感神经药
  • 他克莫司
  • 环磷酰胺
  • 促红细胞生成素
  •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 红细胞输注
  • 氧甲唑啉
  • 去氧肾上腺素
  • 苯福林
  • 苯氧唑啉
  • 其他
  • 偏头痛(20-40%)
  • 高钙血症
  • 卟啉症
  • 嗜铬细胞瘤
  • 支气管类癌
  • 未破裂脑动脉瘤
  • 头部外伤/神经外科手术
  • 脊髓硬膜下血肿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
  • 特发性

诊断

2016年,一项研究提出了一套诊断RCVS并将其与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血管炎(PACNS)区分开来的标准,其特异性为98-100%,阳性预测值同样很高:

  • 反复发作的雷击样头痛;或
  • 单次雷击样头痛伴正常神经影像学检查或分水岭梗死/血管源性水肿;或
  • 无雷击样头痛但血管造影异常而神经影像学检查正常
  • 这基本排除了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血管炎,因为其神经影像学检查总是异常的

其他诊断标准也已被提出:

  • 国际头痛学会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3版(ICHD-3)标准
  • RCVS2评分

临床表现

雷击样头痛通常是主要症状,常位于枕部但也可能弥散。通常持续时间较短(几小时),且头痛通常会在数天或数周内周期性复发。

头痛可能伴有畏光、恶心和呕吐。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可能发生,继发于缺血或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检查正常或接近正常。

影像学特征

神经影像学检查在症状初期通常报告为正常,但各研究间差异较大(21-55%)。

影像学检查结果包括血管狭窄的直接可视化和/或与血管狭窄相关的并发症,如:

  • 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约20%)
  • 脑叶脑内出血(约7%)
  • 缺血性卒中(包括分水岭梗死)(约16%)
  • 血管源性水肿(38%)
超声检查

经颅多普勒可能显示动脉流速增加,提示血管痉挛和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管腔直径减小。床旁超声已用于血管痉挛的随访。

CT检查

CT有助于排除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如前所述,RCVS患者的CT扫描可能完全正常。可能出现以下表现:

  • 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
  • 缺血性卒中,包括分水岭梗死
  • 脑叶脑内出血
  • CTA上的血管狭窄
MRI检查

皮质水肿和/或血管FLAIR高信号可能先于MRI上出现的血管收缩。

  • T2/FLAIR
  • 脑沟高信号可能反映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高信号血管(点)征(早期征象)
  • 与皮质水肿相关的皮质高信号(早期征象)
  • 与血管收缩或细胞毒性相关的血管源性水肿
  • T2/FLAIR C+ (Gd)
  • 有用之处在于它不显示正常的皮质血管和软脑膜(与T1 C+相比),可能反映血脑屏障破坏
  • 已描述了脑沟增强的各种模式
  • MRA: 可见血管狭窄(见DSA)
  • DWI: 可见分水岭梗死

血管壁MRI(VW-MRI)可能是常规MRI的有用补充,允许区分RCVS(受影响动脉壁无或轻度对比增强)与其他血管狭窄原因,如血管炎(受影响动脉壁强烈对比增强)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灶性对比增强)。

血管造影(DSA)

大中型动脉的平滑、锥形狭窄,后接二、三级分支的异常扩张段,是最具特征性的表现。这种扩张使脑动脉呈现典型的串珠状或香肠状外观。血管造影表现通常在8-12周内恢复正常。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收缩涉及更近端分支的较长节段,无交替性狭窄区域。值得注意的是,无症状人群中8-30%可见导致血管狭窄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这可能使DSA评估复杂化。

治疗和预后

通常会自发缓解,血管造影表现通常在三个月内改善。然而,该疾病的自然史尚未得到很好的表征。完全长期缓解且无神经功能缺损是90%患者的最常见结局。

尽管没有随机对照试验,但钙通道阻滞剂(如尼莫地平、维拉帕米)的治疗似乎是有效的,被认为是合理的首选治疗。

并发症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缺血和卒中。

病史和词源

后来被称为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CVS)的疾病,最早由CallFleming等人在1988年描述,他们报告了19例"可逆性脑动脉节段性血管收缩"患者,这些患者表现为雷击样头痛,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症状,且无蛛网膜下腔出血证据。此后已发现多种诱发因素与现在描述的RCVS相关。然而,特发性RCVS病例仍然存在,有时被称为Call-Fleming综合征。

RCVS这一术语后来在2007年由Calabrese提出。

鉴别诊断

RCVS最常见的表现是反复发作的雷击样头痛,鉴别诊断通常考虑以下疾病:

  • 动脉瘤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 脑内出血
  • 颈动脉夹层
  • 颈内动脉夹层
  • 椎动脉夹层
  • 脑静脉血栓形成

当获得血管影像学检查后,鉴别诊断缩小为可引起颅内动脉串珠样改变的疾病,即:

  • 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管痉挛
  •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血管炎(PACNS)
  • 动脉夹层

RCVS可能与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共存。

实用要点

目前尚未定义经验证的放射学诊断标准。然而,在临床背景下应用以下指南是合理的:

  • 神经血管影像学显示Willis环及其分支的多灶性狭窄
  • 比较雷击样头痛发作初期的神经血管影像学与缓解后的影像学,显示狭窄有向心性传播的迹象
  • 如果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程度较轻且仅累及大脑凸面
  • 诊断的验证依赖于8-12周内神经血管表现的最终缓解

【全文结束】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美国成年人报告认知障碍率上升美国成年人报告认知障碍率上升
  • 血液和脑生物标志物革新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方式血液和脑生物标志物革新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方式
  • 每位成年ICU患者都应接受基因检测每位成年ICU患者都应接受基因检测
  • 血管内血栓切除术与最佳药物治疗对发病24小时后大血管闭塞型中风的比较: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血管内血栓切除术与最佳药物治疗对发病24小时后大血管闭塞型中风的比较: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
  • 心房颤动:你需要了解的隐藏心脏风险心房颤动:你需要了解的隐藏心脏风险
  • 英国心脏基金会警示:每三分钟就有一人死于心脏病英国心脏基金会警示:每三分钟就有一人死于心脏病
  • 脑内出血病例分析脑内出血病例分析
  • 特朗普推动亚叶酸作为自闭症新疗法。它是什么?特朗普推动亚叶酸作为自闭症新疗法。它是什么?
  • 药物审批流程:以利伐沙班为例药物审批流程:以利伐沙班为例
  • 突破性脑癌新检测准确率达80%且无假阳性突破性脑癌新检测准确率达80%且无假阳性
  • CAR T细胞疗法详解CAR T细胞疗法详解
  • 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症:相似点与差异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症:相似点与差异
  • 脑出血与中风:理解关键差异与相似之处脑出血与中风:理解关键差异与相似之处
  • 支气管痉挛:症状、原因及成人发作的缓解方法支气管痉挛:症状、原因及成人发作的缓解方法
  • 罕见形式的痴呆症罕见形式的痴呆症
  • 研究人员定义阿尔茨海默病样脑部疾病研究人员定义阿尔茨海默病样脑部疾病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