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称达到这一步行量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Scientists Say Walking This Much Cuts You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www.aol.com美国 - 英语2025-11-14 11:50:31 - 阅读时长4分钟 - 1828字
最新研究揭示步行模式对心脏健康的关键影响,指出除每日步数外,单次步行时长同样重要。研究显示,每日步数低于5000步或单次步行不超过5分钟的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升高,而持续10-15分钟的步行能有效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尤其对久坐人群效果更为明显。专家建议从增加日常活动起步,逐步达到每日7000步目标,并强调持续性活动比零散运动更利于心脏健康,同时需结合规律性与适度强度,这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
健康步行心血管疾病风险长时步行日均步数7000步久坐全因死亡风险运动零食心血管健康心脏科专家胰岛素敏感性脂质代谢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阻力训练自重锻炼
科学家称达到这一步行量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因此,关于步数的争论仍在持续。近年来,研究人员针对4000步、7000步、短时"运动零食"及其他运动量开展了多项研究,试图解答一个核心问题:确切而言,维持健康需要多少运动量?最新研究聚焦于日均步数不足8000步的人群,不仅关注他们如何完成这些步数(短时或长时步行?),还分析了这种步频模式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最终研究发现,进行较长时间段的步行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

专家介绍:橙岸医疗中心纪念护理心脏与血管研究所(MemorialCare Heart and Vascular Institute at Orange Coast Medical Center)认证心脏科医师克里斯托弗·伯格医学博士(Christopher Berg, M.D.);纽约市曼哈顿心脏科(Manhattan Cardiology)医师兼LabFinder撰稿人玛丽·格林医学博士(Mary Greene, M.D.)。

下文中心脏科专家将解读研究结论,并尝试解决步数争议——至少在心脏健康领域。

研究发现了什么?

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33,560名日均步数不超过8000步且初始无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参与者加速度计(计步器)数据。参与者被分为久坐组(日均步数不足5000步)和低活跃组(日均步数5000-7999步)。

在平均7.9年的追踪中,研究人员发现:与短时步行者相比,将大部分日常步数分散在10-15分钟较长时段内完成的参与者,全因死亡率更低且心血管疾病风险更低。橙岸医疗中心纪念护理心脏与血管研究所认证心脏科医师克里斯托弗·伯格医学博士指出,这些结论在久坐组中"尤为显著"。

与多数研究一样,本研究存在局限性。纽约市曼哈顿心脏科医师兼LabFinder撰稿人玛丽·格林医学博士指出,研究属观察性质且存在隐性偏差——习惯长距离步行者可能同时做出更健康的生活选择。然而研究确实表明,持续10分钟以上的活动"可能是激发心血管和代谢健康益处所必需的,而5分钟或更短的活动无法实现此效果",格林博士解释道。

最重要的是:"这项研究进一步强调了久坐行为的危害性,"伯格博士表示,"同时也表明,即使对久坐人群而言,活动的间隔方式也与心血管风险程度相关。"

为何长时步行更有效

格林博士解释道:"较长或持续的步行能更持久地提升心率和心输出量,从而锻炼心脏并改善心血管健康,效果优于短时活动。"研究参与者中,这种持续活动还改善了胰岛素敏感性和脂质代谢,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风险因素。

正确建议是什么?

你或许会想:那"运动零食"或先前关于短时活动有益的研究呢?这些观点并非错误。"运动零食和持续活动均有益健康,有总比没有好,"格林博士表示,"持续活动效果更佳,若将'零食'加入持续活动计划则效果最佳!"

格林博士强调,这些发现的核心信息是:日均步数低于4000步"有害健康"。她补充道,若能达到约7000步,这似乎是经充分研究证实、可获得心血管健康益处的基准水平。

现实情况是,伯格博士指出,本研究所建议的长时段活动不会"偶然发生",可能需要规划。"这意味着可安排午餐时与同事步行10分钟,或将步行纳入日常作息,"他建议道,"甚至可刻意选择更远路线,或把车停在停车场外围。"伯格博士继续说:"将其写入日程并严格执行,搭配愉悦体验使其更具吸引力——比如步行至喜爱的咖啡店或边走边与好友通话。"若某天未能完成,也不必气馁,尽可能补充步数即可。"伯格博士总结道:"任何活动都胜过无所作为。"

核心结论

格林博士建议:"若你久坐不动,应从增加日常活动开始缓慢起步,"例如走楼梯。"目标应设定为日均至少7000步。随着耐力提升,再开始进行速度'舒适但略感吃力'的持续步行。"换言之,尽力提升心率,并逐步达到10分钟的持续时长。

格林博士表示:"若条件允许,还可增加阻力训练或自重锻炼,这些同样带来其他健康益处。与任何活动一样,持续性至关重要!保持身体活动的规律性比追求完美更重要。"

【全文结束】

大健康

猜你喜欢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