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是血液中微小的盘状细胞碎片,对止血和损伤后启动凝血过程至关重要。对于严重创伤或患有骨髓疾病、白血病或败血症等病症的患者,血小板输注可挽救生命。尽管这是标准临床实践,但血小板输注面临多重挑战:血小板分离所需的血液捐赠供应有限、纯化血小板的保质期相对较短,以及患者接受不匹配供体血小板后可能出现免疫反应的风险。
日本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江藤孝治团队提出创新解决方案,成功开发出从干细胞制造产血小板细胞(即巨核细胞)的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江藤团队首先将外周血单核细胞转化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随后在实验室环境中将其定向分化为巨核细胞。由此产生的血小板可从巨核细胞培养物中提取并回输给原患者,从而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尽管该策略理论上能提供无限供应的患者特异性血小板,但工业级大规模生产仍存在障碍,尤其是不同患者间巨核细胞产血小板效率的差异性以及随时间推移的生产力下降问题。
在今日发表于《干细胞报告》的研究中,江藤团队阐明巨核细胞生长与血小板生成直接相关,且受KAT7蛋白调控——该蛋白充当关键"分子开关"。KAT7水平高的巨核细胞分裂迅速并高效产生血小板;而KAT7水平低的巨核细胞则发生行为转变:停止增殖、积累DNA损伤、产生更多炎症蛋白,同时完全停止血小板生成。
此项研究证明,维持细胞内高水平的KAT7对于从干细胞衍生巨核细胞持续稳定生产血小板至关重要。监测KAT7水平有望应用于临床级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从而确保跨患者血小板制造的高效性与一致性。
消息来源:
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
参考文献:
邱 W-Y 等 (2025). KAT7/HBO1活性的年龄依赖性降低通过促进免疫特性损害imMKCL血小板生产. 《干细胞报告》. doi: 10.1016/j.stemcr.2025.102714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