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口腔细菌与心脏病发作存在潜在关联。新研究是否意味着心脏病发作具有传染性?结论并非如此简单,但确实引人深思。这也为你睡前坚持刷牙提供了更充分的理由。
专家团队介绍:
伊丽莎白·克洛达斯医学博士(Step One Foods首席医疗官兼创始人)、加利福尼亚州橙县普罗维登斯圣约瑟夫医院介入心脏病专家迪帕克·拉维医学博士、预防心脏病学专家特雷西·帕施克医学博士,以及UCLA医学院临床教授恩斯特·冯·施瓦茨医学博士(三重认证临床与学术心脏病专家)。
以下专家解析了这项研究及其与既往类似研究的关联,并分享关键结论与全身性心脏健康维护建议。
研究发现什么?
这项在芬兰开展并发表于《美国心脏协会杂志》的研究,对121例心脏病猝死患者的尸检样本和96例接受动脉疏通手术患者的样本进行了评估。研究人员特别采集并分析了两组人群的冠状动脉斑块(积聚在动脉壁上的高胆固醇脂肪沉积物)。Step One Foods首席医疗官伊丽莎白·克洛达斯医学博士解释称,他们运用先进的基因与微生物技术检测斑块中的细菌及免疫系统反应证据。
研究者惊讶地发现,在两组样本中超过40%的斑块含有草绿色链球菌(Viridans streptococci)的DNA——这种细菌常见于口腔和消化道。相比之下,加州普罗维登斯圣约瑟夫医院介入心脏病专家迪帕克·拉维医学博士指出,正常未阻塞动脉的细菌含量通常更低。
这些细菌主要以生物膜形式嵌入动脉壁,使其处于休眠状态并逃避免疫系统检测与清除。然而拉维博士解释,在某些情况下,“更具毒性的微生物可能脱离生物膜并引发强烈炎症反应”,理论上这可能导致斑块破裂并诱发心脏病发作。专攻预防心脏病学的特雷西·帕施克医学博士补充道:“这些发现增进了我们对心脏病发作成因的理解,或为诊断、预防及治疗开辟新途径。”
专家强调,这些结果并不表示细菌是直接致病原因,而更可能是致病拼图中的一环。克洛达斯博士指出它们“绝非无辜旁观者”,但心脏病发展的主要元凶仍是高胆固醇、高血压和高血糖等炎症性疾病。
研究意义
拉维博士简明指出:“本研究确立了传染病与心脏病之间的关联。”由于所发现的细菌常见于口腔,它们可能在“根管治疗、拔牙或牙菌斑清除等牙科操作过程中进入血液”。他补充道:“皮肤感染或肺炎等将病原体引入血液的其他细菌感染,也可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风险。”
多位专家指出,这并非首次探索细菌积聚在心脏事件中的潜在作用。UCLA医学院临床教授恩斯特·冯·施瓦茨医学博士解释:“过去数十年间,通过靶向感染(如广谱抗生素试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尝试大多失败。”
拉维博士补充:“这并不意味着常规使用抗生素能预防冠心病或心脏病发作。事实上,针对慢性牙科感染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的研究显示,抗生素治疗未能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克洛达斯博士持相同观点:“我警告人们切勿认为抗生素可治愈心脏病或预防发作,也绝不应仅凭此研究就自行服用抗生素疗程。”
但冯·施瓦茨博士表示,若后续研究持续验证此类发现,除已被证实有效的抗炎疗法(如健康心脏饮食、运动及戒烟)外,或许值得考虑抗感染手段预防心脏病发作。
如何维护心脏与口腔健康
尽管尚需深入探索,克洛达斯博士指出这些发现再次证明“人体各系统相互关联”,并重申良好口腔与心脏健康习惯的重要性。“定期牙科检查、刷牙和使用牙线不仅有益口腔,更关乎心脏健康,”她强调。帕施克博士建议每日刷牙两次,每次至少两分钟,优先选用电动牙刷。
克洛达斯博士总结道:“细菌似乎会定植于斑块。这意味着斑块越少,细菌可定植区域越少。对抗心脏病的最佳防御就是主动出击。”她提醒人们应优先选择富含纤维的均衡饮食(包括蔬菜、瘦肉蛋白、全谷物和豆类),每周保证150分钟运动,避免吸烟并限制饮酒。“心脏病仍是头号杀手,尽管它几乎完全可以预防,”克洛达斯博士强调,“基础健康管理永远是根本。”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