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S医生配备AI智能听诊器 可15秒快速筛查三种致命心脏疾病NHS doctors get new AI powered stethoscopes to instantly detect heart failure - The Mirror

AI与医疗健康 / 来源:www.mirror.co.uk英国 - 英语2025-09-05 10:33:00 - 阅读时长2分钟 - 781字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正在试点配备人工智能的Eko DUO听诊器,该设备通过声学分析和心电图检测技术,可在15秒内筛查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和瓣膜性心脏病三种高危心脏疾病。这项由帝国理工学院主导的研究显示,使用AI听诊器的患者被诊断出心力衰竭的概率提升2倍,检测心房颤动的准确率提高3.5倍。尽管存在2/3假阳性率,但该技术能发现传统手段容易遗漏的病例,有助于实现心脏病的早期干预。
NHSAI智能听诊器心脏疾病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瓣膜性心脏病早期诊断诊断效率临床验证心脏病诊疗模式
NHS医生配备AI智能听诊器 可15秒快速筛查三种致命心脏疾病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的医生正在使用新型智能听诊器,这种配备人工智能的医疗设备可在15秒内检测三种致命的心脏疾病。

这款经典医疗工具自1816年发明以来首次进行重大升级。目前NHS的96个诊所正在试点Eko DUO智能听诊器,该设备能够捕捉人耳无法察觉的心跳差异,同时进行快速心电图(ECG)检测。

临床试验数据显示,使用AI听诊器的患者被确诊心力衰竭的概率是传统方法的2倍,检测心房颤动的准确率提升3.5倍,发现瓣膜性心脏病的概率也提高近2倍。英国心脏基金会临床主任Sonya Babu-Narayan博士指出:"这种升级版听诊器让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医疗工具焕发新生,有助于实现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

研究表明,在205家诊所参与试验的150万患者中,使用智能听诊器的12,725名患者通过声学分析和心电图联合检测,显著提升了诊断效率。该设备在检测心房颤动(中风风险因子)和瓣膜性心脏病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帝国理工学院国家心肺研究所Patrik Bächtiger博士表示:"这种掌上设备将传统听诊与AI技术结合,在15秒检查中就能提供关键诊断信息。"研究人员特别关注呼吸急促、疲劳或下肢肿胀等心脏衰竭警示症状的患者群体。

虽然试验显示AI听诊器存在约66%的假阳性率,但研究团队指出这仍具有临床价值。首席研究员Mihir Kelshiker博士解释:"虽然部分结果需要进一步血液检测(BNP指标)和心脏扫描验证,但AI设备确实发现了传统手段容易遗漏的病例。"

NHS英格兰心脏疾病首席顾问Dawn Adamson强调:"这种AI辅助诊断技术能帮助医务人员更早发现心脏问题,及时干预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该技术目前已进入大规模临床验证阶段,未来可能改变心脏病诊疗模式。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人工智能听诊器可在数秒内帮助医生发现心脏问题人工智能听诊器可在数秒内帮助医生发现心脏问题
  • 常见心脏病药物是否对所有人有效?两项研究结论相左常见心脏病药物是否对所有人有效?两项研究结论相左
  • 新型口服药物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治疗中展现优势新型口服药物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治疗中展现优势
  • 常见心脏病药无疗效且可能增加女性死亡风险 新研究引发治疗指南变革常见心脏病药无疗效且可能增加女性死亡风险 新研究引发治疗指南变革
  • 新研究表明炎症可能是健康女性心脏疾病风险中的隐形杀手新研究表明炎症可能是健康女性心脏疾病风险中的隐形杀手
  • Baxdrostat:新药或成数百万高血压患者“游戏规则改变者”Baxdrostat:新药或成数百万高血压患者“游戏规则改变者”
  • 新研究挑战β受体阻滞剂在心脏病患者的常规使用新研究挑战β受体阻滞剂在心脏病患者的常规使用
  • 每日新药为难控制高血压患者带来希望每日新药为难控制高血压患者带来希望
  • 突破性降压药或于明年进入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突破性降压药或于明年进入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
  • 新药巴克索司他被誉为攻克顽固性高血压的"变革者"新药巴克索司他被誉为攻克顽固性高血压的"变革者"
  • 新型每日药片或可帮助数百万人控制血压新型每日药片或可帮助数百万人控制血压
  •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
  • β受体阻滞剂:常用心脏病药物对多数患者无效且可能增加部分女性死亡风险β受体阻滞剂:常用心脏病药物对多数患者无效且可能增加部分女性死亡风险
  • 研究发现:住在机场附近可能增加患心脏病风险研究发现:住在机场附近可能增加患心脏病风险
  • 新研究发现常见心脏病发作药物无疗效并可能增加部分女性死亡风险新研究发现常见心脏病发作药物无疗效并可能增加部分女性死亡风险
  • 女性心脏病症状:40岁、50岁、60岁后的风险因素女性心脏病症状:40岁、50岁、60岁后的风险因素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