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网驻站记者 Eric Ralls 报道
我们大多数人听说过肠道中充满帮助消化、增强免疫甚至影响情绪的细菌。而饮食内容会塑造这个微生物群落。
乳制品在相关讨论中处于核心位置,因为它既提供营养,有时还含有活性培养物,但研究人员对其具体影响尚未达成共识。一项直接采样结肠内壁微生物的研究为此提供了重要线索。
理解肠道微生物组
可以把肠道微生物组想象成一个由万亿微生物(主要是细菌,还包括一些真菌和病毒)组成的繁华社区,主要居住在大肠中。
这些微生物帮助分解人体自身无法消化的食物成分,尤其是纤维,产生丁酸盐等短链脂肪酸,为结肠细胞提供能量并帮助控制炎症。它们还通过化学信号训练免疫系统、合成某些维生素,并与神经系统相互作用,这就是我们说"肠道直觉"的由来。
每个人的微生物组都有所不同,其构成受出生方式、饮食、环境、睡眠、压力和抗生素等药物的影响。多样性通常是个好兆头:更丰富的物种通常意味着更稳定、更具弹性的微生物群落。
虽然没有单一的"完美"微生物组,但通过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以及谨慎使用抗生素(仅在医疗需要时),我们可以引导微生物组向健康方向发展。
乳制品如何塑造肠道细菌
这项研究招募了在休斯顿退伍军人医院接受常规结肠镜检查的成年人,参与者结肠状况正常,且无可能干扰研究结果的重大疾病。
检查过程中,医生从结肠内壁采集了针头大小的活检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总共分析了34人提供的97份活检样本。参与者的饮食问卷覆盖了过去一年牛奶、奶酪、酸奶和总乳制品的摄入情况。
在实验室中,研究团队使用16S rRNA测序技术识别了存在的细菌种类及其相对丰度。"α多样性"指单个样本中的细菌种类数量,"β多样性"则比较两个人群之间的差异。
研究结果调整了年龄、体型、吸烟、饮酒、健康状况、整体饮食质量以及样本取样部位等因素的影响,以分离出真实的关联。
研究发现
牛奶摄入量较高的人群(以及总乳制品摄入量较高者)其结肠内壁附着细菌的α多样性更高。在总乳制品、牛奶、奶酪和酸奶摄入量较高与较低人群中,β多样性也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摄入模式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相关。
两种常见细菌表现突出:
- Faecalibacterium:这种有益菌能产生丁酸盐,研究发现总乳制品和牛奶摄入量较高者其结肠内壁的该菌属丰度更高
- Akkermansia:这种菌与强健的肠道屏障和改善的代谢标志物相关,牛奶摄入量越高该菌丰度越高
乳制品与细菌的复杂关系
当研究团队将乳糖摄入量纳入考虑时,牛奶与微生物的关联减弱,这提示乳糖可能作为益生元(特定细菌的食物)促进某些微生物生长。这也符合营养学事实:牛奶含乳糖,而许多硬质奶酪乳糖含量极低。
奶酪的影响模式与牛奶不同:奶酪摄入量增加与Bacteroides和Subdoligranulum等菌属丰度降低相关。虽然Subdoligranulum能产生有益的丁酸盐,但具体哪种奶酪成分导致这种变化仍需研究。奶酪发酵过程会改变营养成分,这可能是影响因素。
由于平均酸奶摄入量极低(约每天几口),研究无法得出明确结论。经典酸奶菌株如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在结肠内壁的丰度也非常低。
结肠内壁研究的价值
大多数数据来自粪便样本,而黏膜层(肠道表面)可能呈现不同图景。研究壁附微生物能更直接观察与肠道屏障和免疫细胞互动的微生物群,这反映了黏膜表面的真实生态。
肠道细菌、乳制品与健康
如果您能耐受乳制品且有饮奶习惯,肠道表面菌群可能更丰富多样。如果主要消费奶酪,影响可能取决于奶酪类型、整体膳食(特别是纤维摄入)以及个体微生物组特征。对于乳糖不耐受者,可以通过豆类、燕麦、香蕉、洋葱和芦笋中的益生纤维滋养有益菌群。
不同乳制品对肠道壁附微生物群产生独特影响。未来更大规模、长期的研究将帮助明确不同乳制品成分的具体作用。目前的研究已经证明,饮食选择会在肠道产生可测量的变化。
该完整研究已发表于《营养素》期刊。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