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厕时使用智能手机与痔疮风险的关系Smartphone use on the toilet and the risk of hemorrhoids | PLOS One

环球医讯 / 健康研究来源:journals.plos.org美国 - 英语2025-09-09 03:03:57 - 阅读时长6分钟 - 2990字
本研究通过横断面调查发现,如厕时使用智能手机者痔疮发生率比非使用者高46%(p=0.044),这与智能手机使用者平均每次如厕时间超过5分钟的比例显著相关(37.3% vs 7.1%)。研究纳入125名接受结肠镜筛查的受试者,发现智能手机使用者平均年龄55.4岁明显低于非使用者的62.1岁,且每周运动量更少(MET值差异显著)。尽管43%的受试者确诊痔疮,但仅35%的智能手机使用者意识到手机使用导致如厕时间延长。研究建议临床医生应建议患者将如厕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
如厕使用智能手机痔疮风险如厕时间发病率体力活动膳食纤维摄入健康影响健康习惯健康咨询技术使用行为
如厕时使用智能手机与痔疮风险的关系

摘要

智能手机在日常生活中已无处不在,许多人在如厕时使用智能手机。尽管有传闻称如厕时间延长是痔疮的风险因素,但尚未进行智能手机使用行为的多元分析。本研究调查了如厕使用智能手机与痔疮发病率的相关性。在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接受结肠镜筛查的成人患者中开展了横断面研究。参与者填写了关于如厕使用智能手机习惯的问卷、罗马IV量表以及包括用力排便、膳食纤维摄入量和体力活动水平等行为数据。痔疮情况通过内镜检查并由两名盲法内镜医生独立评估。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连续变量采用回归分析。共125名成年参与者完成调查,其中43%在结肠镜检查中发现痔疮。如厕使用智能手机者比非使用者年轻(平均年龄55.4岁vs62.1岁,p=0.001)。66%的受访者在如厕时使用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使用者平均每次如厕时间显著长于非使用者,37.3%的使用者每次如厕超过5分钟,而非使用者仅7.1%(p=0.006)。在多变量逻辑回归中,调整年龄、性别、BMI、运动量、用力排便和纤维摄入后,如厕使用智能手机与痔疮风险增加46%相关(p=0.044)。最常见的如厕活动是阅读"新闻"(54.3%),其次是"社交媒体"(44.4%)。研究提示,如厕时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可能与痔疮发病率增加相关。

引言

智能手机使用已融入日常生活,影响个人健康和卫生行为。一个日益普遍的趋势是如厕时使用智能手机阅读新闻、参与社交媒体或单纯消磨时间。这种行为可能具有重要健康影响,但多数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痔疮是第三大常见门诊胃肠诊断,每年导致近400万人次门诊和急诊就诊[1],年医疗费用超过8亿美元[2]。求诊痔疮的患者数量超过结肠癌、憩室病、肠易激综合征或炎症性肠病患者[1]。尽管给医疗系统带来重大负担,但学界对痔疮发病的可识别风险因素仍缺乏共识。传统上,痔疮与便秘和排便用力等风险因素相关[3]。另有观点认为如厕时间延长(如阅读报纸)是诱因[4]。膳食因素方面,低纤维饮食因导致硬便和增加排便用力而与痔疮相关[1,5]。妊娠期因盆腔血管压力增加被认为会提高风险[6]。此外,肥胖和缺乏体力活动也被认为是风险因素[7,8]。尽管有观察性证据,但尚未开展将智能手机使用与痔疮关联的多元分析。本研究通过横断面研究评估如厕使用智能手机与痔疮风险的关联。

方法

在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BIDMC)开展横断面调查,招募2024年1月8日至12月15日期间接受结肠镜筛查的成年患者。BIDMC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研究方案(协议#2024P000266),并免除书面知情同意。符合条件的参与者在检查前接受口头知情同意并由研究团队记录。数据收集包括线上结构化问卷,涵盖年龄、性别、BMI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以及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评估的体力活动水平[9]和膳食纤维摄入量等生活方式因素。调查还包括如厕使用智能手机的频率、持续时间及具体活动。参与者填写评估肠道功能和包括排便用力的罗马IV量表[10]。通过结肠镜报告回顾直接可视化结果诊断痔疮。进行敏感性分析,由两名独立内镜医生评估部分高质量直肠反转内镜图像的内痔情况。统计分析使用R软件(4.1.0版)。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连续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多变量逻辑回归计算智能手机使用与痔疮风险的比值比,控制性别、BMI、体力活动和纤维摄入量等混杂因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Cohen's kappa统计量评估内镜评估一致性。

结果

143名连续参与者中,125名(87.4%)完成调查。83名(66%)参与者如厕使用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使用者平均年龄55.4岁显著低于非使用者的62.1岁(p=0.001)。按代谢当量(MET)测量,智能手机使用者每周运动量显著少于非使用者(p=0.017)。其他基线特征包括性别、BMI和罗马IV肠易激综合征或功能性便秘诊断无差异(表1)。93%的如厕智能手机使用者每周至少使用1-2次(图1),55.4%报告大部分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使用者如厕时间显著长于非使用者(表2),37.3%使用者每次超过5分钟,非使用者仅7.1%(p=0.006)(图2)。分层分析显示男性比女性更可能每次如厕超过6分钟,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显著(χ²=3.56,p=0.059)。仅35%使用者承认智能手机使用导致每次如厕时间延长1-2次/周(图3)。43%受访者结肠镜确诊痔疮。多变量分析显示,调整各因素后智能手机使用与痔疮风险增加46%相关(p=0.044)(图4)。如厕使用智能手机的主要活动是阅读"新闻"(54.3%),其次是"社交媒体"(44.4%)(图5)。敏感性分析显示两名内镜医生对45例高质量图像的内痔判断一致性达75%,与执行结肠镜医生记录的Cohen's kappa为0.62。

讨论

本研究表明如厕使用智能手机者痔疮患病率增加。智能手机使用者平均如厕时间显著长于非使用者,许多每次超过5分钟。尽管历史研究将痔疮与排便用力关联,但本研究未支持此假设。组间用力排便无差异,多变量模型显示用力排便非独立预测因素。组间便秘或罗马IV诊断也无差异。如厕时间可能是比用力更准确的预测因素。智能手机的被动使用可能延长坐厕时间,增加痔疮垫压力。办公室或居家久坐通常有盆底支撑,但如厕时无支撑的久坐可能不成比例增加痔疮垫压力。尽管智能手机使用者客观报告如厕时间延长,实际行为与归因存在有趣断层,显示这是无意识后果。年轻人群更可能如厕使用智能手机,反映行为变迁及其健康影响。技术普及使如厕使用智能手机的习惯可能加剧痔疮发病率,这些习惯曾被认为主要由膳食因素导致。此外,智能手机使用者每周运动量少于非使用者,显示技术使用与久坐生活方式相关。既往研究显示低体力活动与高智能手机使用相关[11,12]。我们推测高度刺激的智能手机使用挤占体力活动时间,形成如厕频繁使用的习惯。多维度智能手机使用的健康影响具有重大公共卫生价值。青年群体中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使用与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相关已获证实[13]。2024年英国生物样本库44万人研究发现移动电话使用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14]。这些趋势和本发现提示医疗提供者需在健康咨询中考虑技术使用行为,尤其在胃肠健康讨论中询问智能手机使用模式。本研究存在若干局限:痔疮诊断基于内镜报告可能主观,某些内镜医生可能未记录痔疮或未行反转检查。敏感性分析显示两名内镜医生对高质量图像评估具有一致性。横断面设计限制因果推论,依赖自报数据存在回忆偏倚。研究对象为45岁以上接受结肠镜筛查人群,可能无法代表一般人群。未评估如厕使用智能手机的持续时间,长期使用可能加剧如厕习惯并增加风险。尽管存在局限,这些发现可能对临床常规有价值,尤其支持建议限制如厕使用智能手机在5分钟内。此外发现的性别如厕时间差异可能需更大队列研究,包括用力等如厕行为差异。尽管普遍建议避免久坐如厕,本研究首次将痔疮风险与智能手机使用建立具体关联,后者可能无意中延长如厕时间。未来研究可采用纵向设计追踪智能手机使用变化与痔疮发病率关联。质性研究探索用户如厕使用智能手机的体验和认知可深化行为动机理解。推行健康如厕习惯的教育干预(如定时限制使用)可能成为降低痔疮患病率的可行途径。

【全文结束】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心脏病专家建议:改善心脏健康的最佳锻炼时间心脏病专家建议:改善心脏健康的最佳锻炼时间
  • 科学家揭示在浴室使用手机的惊人后果科学家揭示在浴室使用手机的惊人后果
  • 如厕时使用手机可能增加痔疮风险如厕时使用手机可能增加痔疮风险
  • 研究警告:如厕过度使用手机或致痔疮高风险研究警告:如厕过度使用手机或致痔疮高风险
  • 人工智能助力达拉斯抗击艾滋病人工智能助力达拉斯抗击艾滋病
  • 40至50岁人群增加步行可降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40至50岁人群增加步行可降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 人生目标感可降低认知障碍风险人生目标感可降低认知障碍风险
  • 西北卫生局报告安大略省西北部学校青少年健康令人担忧的趋势西北卫生局报告安大略省西北部学校青少年健康令人担忧的趋势
  • 医生警告:马桶上使用智能手机或增加46%痔疮风险医生警告:马桶上使用智能手机或增加46%痔疮风险
  • 如厕使用手机显著增加痔疮风险 新研究揭示关联如厕使用手机显著增加痔疮风险 新研究揭示关联
  • 如果你在马桶上阅读此文,这可能对你的健康不利如果你在马桶上阅读此文,这可能对你的健康不利
  • 飓风桑迪引发的洪水长期增加心脏病风险飓风桑迪引发的洪水长期增加心脏病风险
  • 导致人类死亡的心脏疾病已经改变,以下是危害心脏健康的因素导致人类死亡的心脏疾病已经改变,以下是危害心脏健康的因素
  • 新方法可能无需药物或手术缓解骨关节炎膝盖新方法可能无需药物或手术缓解骨关节炎膝盖
  • 男性痴呆症患者面临更高死亡率和住院风险男性痴呆症患者面临更高死亡率和住院风险
  • 人工智能会引发精神病吗?人工智能会引发精神病吗?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