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长寿者的大脑启示录
自2000年西北大学超级长寿者计划启动以来,近300名参与者的研究表明:记忆衰退并非衰老的必然结果。85岁的塞尔·雅克利(Sel Yackley)正是典型案例——这位土耳其移民每周健身数次、参与合唱团并活跃于多个公民组织,其认知能力相当于年轻二三十年的成年人。
遗传密码与生活方式的双重密码
雅克利坦言家族长寿史(父母分别活到86和88岁)可能提供基因优势,但其对生活的热情同样重要。"保持健康饮食、社交活跃是关键",这位超级长寿者建议道。研究通讯作者塔玛尔·格芬(Tamar Gefen)发现,超级长寿者普遍存在"联结感",无论是与土地、文化传承还是艺术创作的情感纽带。
尽管基因扮演重要角色——超级长寿者通常不携带APOE4等阿尔茨海默症高风险基因,但研究发现特定免疫相关基因的过度表达可能提供额外保护。目前全美约700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预计2050年将激增至1300万,而超级长寿者群体却能突破疾病规律。
脑结构的先天优势
对近80例超级长寿者大脑的尸检显示:
- 海马体区域tau蛋白缠结显著减少(阿尔茨海默症标志病变)
- 内嗅皮层神经元体积更大
- 冯·埃科诺莫神经元数量更多(参与社会行为调控)
"我们推测这些结构性保护可能与生俱来",格芬博士指出,"但分子机制研究仍在进行中"。值得注意的是,超级长寿者与常人的淀粉样蛋白斑块沉积量并无显著差异,这直接挑战了现有阿尔茨海默症治疗靶点的科学假设。
认知遗产的终极奉献
雅克利已签署脑组织捐献协议,其身体其他器官计划用于移植。"我不愿被埋葬,希望继续帮助他人",这位退休记者正着手制作人生剪贴簿。目前西北大学脑库已收录101名超级长寿者(81-111岁)的研究数据,首批参与者筛选时仅10%符合标准。
有趣的是,并非所有超级长寿者遵循健康准则——部分人曾经历艰辛生活甚至保留不良习惯,但他们普遍珍视自身的认知优势。正如格芬总结:"这些个体证明,长寿与记忆保持可能存在独立于传统风险因素的特殊机制。"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