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经历数字社会的老年人群体正进入认知能力下降的年龄段,但他们或许并未预料到新技术带来的意外收获。
《纽约时报》报道,67岁的Wanda Woods回忆道:"最初接触技术时,我父亲说打字技能能带来工作机会。果然,联邦环保署在我读高中时就雇佣了我。" 2012年,当超过半数美国65岁以上老人开始使用互联网时,她创立了电脑培训公司。如今作为丹佛"高级星球"项目的讲师,她表示:"参与科技让我保持与时俱进。"
贝勒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家Michael Scullin的研究显示:数字技术使用与老年人认知障碍风险降低有关联。这项发表在《自然人类行为》期刊的分析综合了57项研究、涉及41.1万名50岁以上参与者。研究发现持续使用电脑、智能手机或互联网的老年人认知测试表现更优,诊断为认知障碍或痴呆症的比例低于低技术使用者。
杜克大学神经认知障碍项目主任Murali Doraiswamy指出:"这项研究颠覆了技术总是有害的传统认知,需要更多验证。" 有趣的是,尽管儿童青少年研究显示过度屏幕暴露可能影响注意力和心理健康,但老年人的大脑可塑性使他们能通过技术适应获得认知益处。
研究同时揭示复杂机制:技术设备带来的持续学习挑战、系统更新与故障排除过程,可能构成类似认知训练的刺激。智能手机提醒功能甚至能补偿记忆衰退,而社交连接的维系也被认为是重要保护因素。
尽管存在网络欺诈等风险,数据显示美国和欧洲老年人痴呆症比例持续下降。这与吸烟减少、教育水平提升和血压治疗改善相关,技术互动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值得探讨的是,这种益处是否延续至更年轻世代——当数字原住民面对不断演进的新技术时。
值得关注的是,研究无法完全排除反向因果关系(如认知能力强的人更易使用技术)。但即便控制健康、教育等变量后,技术使用者仍展现显著认知优势。作者建议将技术融入生活时,需警惕过度依赖,并强调社交活动与体育锻炼的不可替代性。
这篇报道最初发表于《纽约时报》。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