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治疗选择的不断扩展,可持续停药且症状缓解的治疗方案,包括潜在的药物假期甚至疾病修饰,正逐步成为现实。
自2014年获批用于治疗H1抗组胺药难治性CSU患者以来,抗免疫球蛋白E(IgE)抗体奥马珠单抗(Xolair),以及今年获批的两种单克隆抗体——4月获批作为12岁及以上患者附加疗法的注射用抗白细胞介素-4受体α抗体度普利尤单抗(Dupixent),以及10月获批用于成人的口服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瑞米布替尼(Rhapsido)——均需长期每日至每月给药。但近期在美国过敏、哮喘和免疫学学会(ACAAI)奥兰多年会上公布的研究发现,新型单克隆抗体巴佐沃利单抗在末次给药后停药28周仍能持续控制荨麻疹。该药靶向肥大细胞上的c-KIT受体。
此前报告的II期试验主要结果显示,12周时荨麻疹活动评分(UAS7,0-42分,分数越高表示病情越重)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包括既往接受过奥马珠单抗治疗的患者。
该试验中,208名抗组胺药难治性CSU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双盲治疗:安慰剂或三种巴佐沃利单抗方案之一(皮下注射:75mg每月、150mg每月或300mg隔月)。在16周安慰剂对照治疗期后,所有患者接受36周活性治疗,随后进行停药延伸随访。基线平均UAS7约为30分。
12周主要终点显示,与安慰剂组(-10.47)相比,巴佐沃利单抗75mg每月组、150mg组和300mg组的UAS7较基线平均变化分别为-17.06、-23.02和-23.87,均显著更优。12周时荨麻疹控制测试(UCT7,0-16分量表,16分表示完全控制)完全疾病控制率在150mg剂量组为53.2%,300mg组为27.7%,但至52周时分别升至71.4%和50%。
"48周后,即使在最终测量时间点76周,UCT7评分仍相对保持稳定,"柏林夏里特医学院(Charité-Universitätsmedizin Berlin)报告人马丁·梅茨医学博士指出。此时距活性治疗结束已28周,150mg和300mg组的UCT7较基线平均变化均为7.4,而安慰剂组至12周仅增加2.5。76周时,150mg和300mg剂量组的完全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6.9%和32.1%。
"76周时大多数患者疾病控制良好,提示可能存在疾病修饰,"梅茨表示。若未来试验验证该发现,患者或许能采用间歇治疗或停药。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UMDNJ医学院的约翰·奥本海默医学博士评论道:"我们的短期目标是更有效地预防不良事件。长远来看,我希望早期干预后无需再用药——尽管我不确定此生能否实现。"
无论患者既往是否接受IgE药物治疗,或对IgE药物有应答/耐药,获益均相似。约20%的患者曾使用奥马珠单抗。延伸随访期间未出现新的安全性问题。多数不良事件为1级、KIT介导且可逆。中性粒细胞减少事件在治疗期间消退且未引发感染。该药已知可导致毛发变色和皮肤色素减退;一项分析显示76%的巴佐沃利单抗治疗患者出现毛发色素减退,梅茨的数据中这些症状在停药后消退。
克利夫兰诊所名誉教授、美国过敏、哮喘和免疫学会前主席大卫·M·朗医学博士表示,此类现象并不罕见且可能非重大障碍。羟氯喹、伊马替尼(Gleevec)、他莫昔芬等药物均可致色素脱失,甚至丙泊酚可使金发转绿。辛辛那提大学的乔纳森·A·伯恩斯坦医学博士指出,治疗可逆的不良事件使停药(至少周期性停药)更具吸引力。他曾在ACAAI会议上讨论另一款CSU新药波沃西替尼(未推进至III期)。"治疗患者时,我们需明确起点与终点。升降阶梯治疗是疾病管理的核心环节,而我们常只升不降。这为降阶梯提供了依据。"
巴佐沃利单抗正在两项平行III期试验中评估,CSU患者起始接受300mg或450mg皮下注射,随后每4周150mg或每8周300mg。另一款在研c-KIT抑制剂布里喹利单抗尚未公布长期数据。它同样靶向肥大细胞,通过抑制干细胞因子结合来阻断关键生存信号,诱导肥大细胞凋亡。一项小型CSU早期试验显示显著疗效:单次给药后各治疗剂量组100%达到完全应答并维持8周,但不良事件发生率亦为100%。
"市场将日趋拥挤,"朗指出,"挑战在于通过即时检测生物标志物识别表型和内型以指导治疗。未来,共同决策将日益重要。"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