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变性肝病(SLD)是指超过5%肝细胞出现脂肪沉积的病理状态,包含代谢功能障碍相关SLD(MASLD)、代谢功能障碍合并酒精性肝病(MetALD)、酒精相关性肝病(ALD)及其他病因。MASLD和MetALD的代谢功能障碍特征与心血管疾病存在关联,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心房颤动(AF)作为全球常见症状性心律失常,近年研究聚焦可调节的心脏代谢及行为风险因素,特别是肥胖、胰岛素抵抗和酒精摄入。心脏代谢异常集群与AF发生密切相关,荟萃分析显示酒精摄入量与AF风险呈剂量依赖关系。反映不同代谢紊乱程度和酒精暴露的SLD亚型,可能具有不同的AF风险。
韩国开展的这项全国性队列研究纳入600万20-39岁年轻人,评估不同SLD亚型与新发AF的关联。结果显示,SLD患者AF发生率显著高于无SLD人群,经调整后风险比(aHR)从MASLD到MetALD逐步升高,ALD风险最高。校正混杂因素后该关联仍存在,且在30-39岁年龄组和肥胖人群中更为显著,提示累积的心脏代谢负担和肥胖加剧心律失常倾向。
SLD与AF的潜在生物学机制包括慢性低度炎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及心外膜脂肪组织增加引发的心房重构。酒精通过直接电生理效应、自主神经失衡和促进纤维化进一步增加风险,解释了ALD和MetALD组风险显著升高的现象。ALD和MetALD的男性高发可能反映性别间的酒精使用差异。
该研究优势在于韩国国家健康保险服务(NHIS)的全民覆盖数据,局限性包括依赖脂肪肝指数和索赔数据,观察性设计无法进行因果推断。研究结果表明SLD是年轻人群AF的重要可调节风险标志物,强调早期识别和管理肝脂肪变性、体重控制及减少酒精危害对降低未来AF负担及相关心血管并发症、改善生命全程心血管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Park J等。《年轻人群脂肪变性肝病亚型与新发心房颤动的关联:全国性队列研究》。《心血管糖尿病学》。2025;24(1):348。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