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研究发现,在二战后英国糖配给期间,从出生到两岁期间经历糖限制的人,晚年患心脏病的可能性显著降低。该研究结果支持在孕妇和婴儿饮食中最小化添加糖的公共卫生建议。
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的一项新研究指出,早期生活限制糖摄入与成年后患主要心脏疾病风险降低相关,包括心脏病发作、心力衰竭和中风。研究团队利用1953年英国结束糖配给后的历史数据展开分析。
研究发现,从受孕("宫内")到生命头两年糖摄入受限的个体,对心脏病的保护作用最为显著,且此类疾病发病时间延迟最长。
先前证据表明,生命最初1000天(从受孕到约两岁)是营养影响终身健康的关键窗口期。健康机构建议,当婴儿和幼儿开始过渡到固体食物时,应避免含糖饮料和超加工食品(这些食品通常含有大量添加糖)。
基于这一理解,研究人员探索了在早期发育阶段限制糖摄入是否能降低成年后心血管疾病风险。
自然实验:英国糖配给结束
研究团队将1953年9月英国结束糖配给视为自然实验,分析了63,433名英国生物银行参与者(平均年龄55岁)的数据。这些参与者出生于1951年10月至1956年3月之间,且无心脏病史。
研究共纳入40,063名暴露于糖配给的参与者和23,370名未暴露者。
通过链接健康记录,研究人员追踪了心血管疾病(CVD)、心脏病发作、心力衰竭、心律不齐(心房颤动)、中风及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并调整了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因素影响。
研究还评估了非英国出生的成年人作为外部对照组(未经历1953年前后糖配给或类似政策变化),以确保比较可靠性。
结果显示,糖配给暴露时间越长,成年后心血管风险越低,部分归因于糖尿病和高血压风险降低。
与从未暴露者相比,宫内加1-2年暴露于糖配给的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20%,心脏病发作风险降低25%,心力衰竭风险降低26%,心房颤动风险降低24%,中风风险降低31%,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27%。
宫内及早期生活暴露于糖配给的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年龄延迟时间更长,最长可达两年半。
与未经历配给者相比,糖配给还与健康心脏功能的小幅但显著提升相关。
历史背景与现代意义
作者指出,配给期间包括孕妇和儿童在内的所有人群,糖摄入量限制在每日40克以下,且两岁以下婴儿禁止添加糖——这些限制与现代饮食建议高度一致。
作为观察性研究,无法确立因果关系,作者承认存在局限性,包括缺乏详细个人饮食数据及潜在回忆偏差可能影响结果。
但研究团队强调,这项大规模、设计严谨的分析使他们能独立评估不同暴露期的影响,并探索糖配给与心血管结局间的潜在关联机制。
因此,他们总结道:"我们的结果凸显了关注糖配给的早期生命政策对心脏健康的益处。未来研究应深入调查个人层面的饮食暴露,并综合考虑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的交互作用,以制定更个性化的疾病预防策略。"
参考文献:郑嘉珍、周震、黄景涵、涂强、吴海生、杨全、邱鹏、黄文波、沈俊春、杨创和Gregory Y H Lip于2025年10月22日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的"受孕后生命最初1000天暴露于糖配给与长期心血管结局:自然实验研究"。
DOI: 10.1136/bmj-2024-083890
资金来源:广州市研究基金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