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高温天来袭,这些科学防暑建议你一定要知道!

作者:张熙
2025-07-22 11:05:01阅读时长4分钟1538字
高温天来袭,这些科学防暑建议你一定要知道!
保健科中暑高温天气科学防暑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热射病户外补水室内温控特殊人群防暑降温体温调节防晒霜空调病劳动者保护老年群体儿童防暑应急处理

内容摘要

高温天气对健康有严重影响,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科学防暑包括户外补水法、室内温控和特殊人群防护。掌握正确的防暑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近期,全国多地迎来了高温天气,仿佛进入了“烧烤模式”。正值三伏天,这种极端高温气候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正如《焦点访谈》报道的那样,多地都采取了相应的防暑降温措施,比如石家庄开放人防工程作为避暑纳凉点,让市民能在高温中寻得一片清凉;国网浙江电力通过“虚拟电厂”精细管理用电,保障电力供需平衡。这些案例都凸显了防暑降温的紧迫性,也让我们意识到科学防暑是多么必要。

中暑的科学原理与危害分级

大家都知道,人体有着自己的体温调节机制。在正常情况下,我们通过汗液蒸发、血管扩张等方式来保持体温的稳定。当外界温度适宜时,身体可以轻松地将多余的热量散发出去。然而,一旦处于高温环境,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当湿球温度(一种综合温度和湿度的指标)达到32℃时,人体自主降温的能力就会失效。 中暑也分不同的等级,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先兆中暑时,人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这时候身体已经在给我们发出信号了。如果不加以重视,就可能发展成轻症中暑,体温会升高到38℃以上。而最严重的是重症中暑,也就是热射病。有权威研究(PMID: 32179598)表明,热射病在48小时内的死亡率超过50%,可见其危害之大。

常见防暑误区与科学辟谣

在防暑这件事上,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比如有人认为“不出汗 = 体质好”,其实从热传导原理来讲,出汗是人体散热的核心机制。不出汗并不代表体质好,反而可能意味着身体散热出现了问题。还有人觉得“喝冰饮能快速降温”,但《环境医学》的研究指出,冰饮可能会引发血管收缩,起到反效果。另外,很多人觉得藿香正气水可以预防中暑,其实它只对暑湿型胃肠不适(指因湿热引起的肠胃症状)有效,而且还需要结合物理降温才行。

场景化防暑策略设计

户外场景

在户外时,我们可以采用“3 - 2 - 1”补水法,也就是每小时喝300ml水,补充200mg电解质,并且休息1次,找个阴凉的地方缓一缓。不同防晒霜的防晒效果也不一样,比如SPF30的防晒霜能阻隔97%的UVB,而SPF50的能阻隔98%,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

室内场景

长时间待在室内也有问题,“空调病”就是常见的一种。当室内外温差大于5℃时,就容易引发血管痉挛。所以建议把空调温度设置在26℃以上。国网浙江的“虚拟电厂”案例就很好地说明了智能温控不仅对我们的健康有益,还能带来社会效益。

特殊时段

一天中,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3小时是紫外线的峰值时段。在这个时候,遮阳伞和防晒衣都能起到防晒作用,但它们的UPF值(紫外线防护因子,值越高防晒效果越好)有差异。UPF50 + 的防晒产品可以阻隔高达99%的紫外线,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皮肤。

劳动者与特殊人群防护指南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为劳动者提供了法律保障。当气温达到40℃以上时,用人单位要停止室外露天作业;气温在37℃以上、40℃以下时,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就像郑州的工地,采用“错峰施工”的方式,保障了劳动者的健康。 对于老年群体,他们的体温调节能力下降,汗腺功能减退达30%。所以建议每天监测晨间体温,正常范围在36.1 - 36.7℃。儿童的防暑也有讲究,婴幼儿和成人的补水方案不同,婴幼儿要小口分次补水,不能喝电解质饮料。JAMA儿科研究指出,高温天儿童中暑风险会增加2.3倍。

中暑应急处理流程与风险警示

如果有人中暑了,要按照“黄金10分钟”急救步骤来处理。首先要让患者脱离热环境,然后用冷水浸湿的毛巾覆盖在颈部、腹股沟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同时用耳温枪监测核心体温。如果体温超过40℃,就要立即送医。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千万不能强行喂水,要让患者保持侧卧位,防止窒息。酒精擦浴也可能引发血管收缩,是急诊处理的禁忌。

结语

高温防护需要建立“预防 - 识别 - 干预”三级体系。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比如服用利尿剂的人需要额外补钾。我们要建立“动态防护意识”,根据气象预警调整防暑方案。特别是特殊人群,要定期进行基础体温监测。希望大家都能科学防暑,健康度过炎热的夏天。参考资料来源包括《焦点访谈》《环境医学》以及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热射病诊疗指南等。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建议家长收藏!儿童中暑隐匿信号与预防方案全揭秘
夏季养生必看!专家推荐的4道养生菜品奥秘揭秘!
夏季湿气五大信号、双重成因及多招祛湿法,快收藏!
三伏天喝羊汤养生,这传统习俗真的科学吗?
夏天吹空调总过敏,真的是冷空气惹的祸?
夏季湿气重易长结节,栀子真能祛湿消结吗?
夏季吃豆类菜有门道,这些建议助你健康度夏!
大口喝冰水、洗冷水澡能防暑?这些误区你中招没!
热射病死亡率超60%!26℃黄金温区空调该咋用?
夏季如何科学养生?权威专家给出这些建议!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