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肉毒素非法流通致中毒事件引发广泛关注。陈女士在美容院注射“进口水货”肉毒素后眼睑下垂、吞咽困难,确诊中毒需半年代谢;北京李女士网购注射后呼吸困难住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收治274例中毒病例,80%源于非正规渠道。河南新密郭某等三人因非法买卖假肉毒素被判刑,产品未获中韩药监审批。
肉毒素中毒有多可怕?症状、风险全解析
肉毒素中毒症状分不同层级。轻度症状表现为局部肌肉麻痹,像眼睑下垂、面部僵硬,还可能有短暂性语言障碍,这往往是注射剂量超标或毒素扩散到邻近肌群导致的。中重度症状就严重多了,会出现吞咽困难、呼吸肌麻痹,甚至需要气管插管来维持生命体征,这是因为毒素阻断神经肌肉接头,造成全身性肌无力。而且肉毒素代谢缓慢,康复周期长达半年,部分患者还可能有肌肉功能恢复不完全的情况,甚至产生心理创伤,比如对医美产生恐惧。
肉毒素是A型肉毒杆菌毒素,医学上能治疗痉挛性斜颈等疾病,但非法产品浓度超标数倍,正规剂量是0.5单位/部位,而黑市产品一支就有10单位,并且没有无菌操作,很容易引发感染。像河南郭某案件中的“绿肉”“粉肉”,外包装无中文标识,经鉴定是假冒伪劣产品,其中“美得妥”粉毒早在2020年就在韩国因质量问题被禁,却仍在国内黑市流通。
非法肉毒素产业链:黑链是如何运作的?
在非法肉毒素产业链中,源头的不法药商通过走私或伪造批文从境外购入未获批肉毒素,甚至直接生产假冒产品,成本只需100 - 200元/支。然后通过社交媒体以“水货”“代购”名义推广,层层加价,比如李某160元/支卖给刘某,刘某再以200 - 230元/支卖给郭某,郭某则以500元/支销售给熟客。最后这些产品流入美容院、工作室等非正规医疗渠道,他们以低价吸引消费者,还宣称“效果立竿见影”,甚至提供上门注射服务。
商家为了规避监管,用“绿肉”“粉肉”等代号,通过加密聊天工具交易,物流也用普通快递伪装运输。而且很多美容院仅持基础证照,却宣称有“医美资质”,部分从业者无执业医师资格,操作时消毒不规范,增加了感染风险。同时,部分消费者认为“进口水货”性价比高,却忽视了我国药监局仅批准4款肉毒素,未获批产品都属假药。
消费者与美容院:双输的风险决策
很多消费者会被价格诱惑,正规医院单部位注射费用800 - 2000元,而黑市只需300 - 500元。并且美容院会夸大产品效果,隐瞒肉毒素属毒麻药需严格管控的事实,还可能伪造“韩国进口”“医师坐诊”等资质证明。再加上无资质人员注射时不评估患者过敏史,注射部位或剂量错误,就会加剧毒素扩散风险。
消费者购买非法肉毒素属于参与违法行为,美容院从业者可能面临妨害药品管理罪,像郭某等人就因此被判刑。而且黑市交易多为现金或私下转账,消费者中毒后难以追溯责任方,医疗费用要自己承担,部分机构还会拒绝承认服务记录。
如何预防肉毒素中毒?双轨建议请收好
消费者在注射肉毒素前,要确认机构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师有相关资质,还要查看肉毒素的中文标签和国家药监局批准文号,可在国家药监局查询。同时,要让医生解释注射部位、剂量及可能风险,拒绝“套餐式”推销。注射时要签署知情同意书,保留产品包装和交易记录,一旦中毒,立即就医并报警,配合药监部门调查。
监管方面,平台要建立“肉毒素”“医美”关键词屏蔽机制,对涉事账号实名认证与交易追溯。快递企业要对疑似生物制品开箱验视,药监与公安联合打击跨境走私。卫健部门要联合媒体发布肉毒素科普视频,强调“四正规”原则,还可以将非法医美识别纳入社区健康讲座。
消费者要摒弃“低价求美”心态,监管部门构建治理闭环,保障医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