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以下女性经常食用超加工食品,显著更易发展出与癌症相关的肠息肉,一项令人担忧的新研究今日指出。
最新全球分析发现,结肠癌是唯一在该年龄段群体中发病率持续上升的癌症类型,促使研究人员深入探究潜在环境诱因。
超加工食品通常纤维含量低且富含乳化剂,长期被认为与肠癌相关,但此前关于超加工食品与早发性肠道增生的数据 largely 被忽视。
在本项研究中,由“癌症大挑战”计划资助的顶尖癌症专家(该全球研究倡议由英国癌症研究中心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共同创立)分析了29100多名女性的内窥镜检查结果。
研究人员发现,超加工食品摄入量最高的人群,其大肠或直肠出现增生的风险增加了45%。
尽管息肉通常无害且不一定构成健康威胁,但在少数情况下可能随时间发展为癌变。
麻省总医院临床与转化流行病学专家、研究主要作者安德鲁·陈博士表示:“我们观察到年轻成人肠癌病例增多,但尚不清楚原因。我们的研究正在探索饮食、缺乏运动及肠道微生物组紊乱等潜在因素,这些可能均发挥关键作用。”
研究人员在《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发表研究成果,分析了超加工食品摄入量增加是否与非癌性肿瘤及锯齿状病变风险上升相关——这两者是结直肠癌的主要诱因。
他们通过护士健康研究II项目追踪了25至42岁女性护士的下消化道内窥镜结果,以早期洞察饮食相关癌症进展。
结肠镜检查通常用于排查直肠出血、腹泻、便秘和不明原因体重减轻等肠症状,同时可检测肠息肉。
自1989年起每两年发送一次问卷收集生活方式、家族及病史信息,自1991年起每四年通过食物频率问卷评估饮食习惯。
研究排除了肠易激综合征病史、结直肠息肉病史或内窥镜检查前已确诊癌症的参与者。
剩余参与者随访至2015年6月1日,此时所有人均已满50岁。
超加工食品摄入量通过食物问卷评估,依据Nova分类系统划分为四组:未加工或最低加工食品、加工原料、加工食品和超加工食品,涵盖130余种食品条目。
在超加工食品类别中,食物进一步按健康效益分级。例如,全麦面包与含糖蛋糕的评分不同。
总体而言,超加工食品消费量以每日摄入份数占总热量的比例衡量。
24年研究期间,高超加工食品摄入者平均体重指数更高、吸烟更频繁、2型糖尿病患病率更高。
这些女性更常服用抗炎止痛药(如阿司匹林),更可能接受激素替代疗法,但补充剂使用率较低且身体活动量少于同龄人。
平均而言,超加工食品约占每日总热量的35%,相当于每天5.7份,主要来源为面包、早餐食品、酱料、涂抹食品、调味品及含糖饮料。
研究结束时共记录1189例早发性肿瘤和1598例锯齿状病变。
超加工食品摄入量最高者更易发展早发性肿瘤(但非病变),其中人工甜味饮料是主要驱动因素。
研究人员总结道:“这表明多种食品添加剂的综合暴露可能通过损害肠道屏障功能和改变微生物组,对肠道健康产生鸡尾酒效应。我们的发现突显了饮食在早发性结直肠癌发生中的重要性,并支持通过改善饮食质量来缓解早发性结直肠癌日益加重的负担。”
癌症大挑战科学委员会主席、英国癌症研究中心首席临床医师查尔斯·斯万顿教授补充:“本研究揭示了饮食及其他因素如何影响肠道健康及与癌症风险相关的肠道变化。虽然尚未证明因果关系,但全球PROSPECT团队研究人员正结合大规模人群研究与尖端实验室科学,构建更清晰的因素图谱以助未来世代降低风险。”
英国每年约44000例肠癌病例,美国约142000例,使其成为两国第四大常见癌症。
先前研究显示,英格兰25至49岁人群诊断率自1990年代初已增长逾50%。
在美国,该疾病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50岁以下人群最常见癌症。
症状常包括排便习惯改变(如持续性新发腹泻或便秘)、排便频率异常及粪便带血。
腹痛、腹部肿块、腹胀、不明原因体重减轻和疲劳属其他警示信号。
出现上述症状者应咨询全科医生获取建议。
英国癌症研究中心估计,英国54%的肠癌病例可预防。该慈善机构呼吁通过更广泛改革使健康生活方式更易获取,以遏制癌症率飙升。
该慈善机构健康信息主管菲奥娜·奥斯根表示:“尽管本研究未直接测量癌症风险,但为饮食如何影响肠道早期变化(可能发展为癌症)提供了宝贵见解。我们的饮食受周遭世界塑造,包括食品价格、营销和本地供应,这使健康选择更难实现。我们需要更广泛变革——从食品政策到公共卫生倡议——使健康饮食对人人可及。整体饮食对癌症风险的影响远大于单一食品类型。”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