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要点
- 全基因组测序在14名复发或转移性唾液腺癌患者中的12名发现了基因组重排或融合。
- 该研究强调了在60%的腺样囊性癌患者中存在MYB融合。
- 全基因组测序展示了其临床实用性,能够指导个性化治疗并辅助唾液腺癌的组织学分类。
- 尽管唾液腺癌较为罕见,全基因组测序在提高诊断精确度和促进靶向治疗开发方面显示出前景。
全基因组测序揭示了唾液腺癌中的关键基因组见解,为靶向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铺平道路。
根据发表在《JCO精准肿瘤学》上的一项新研究,对肿瘤和种系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能够生成可操作的分子见解,可指导唾液腺癌(SGC)的精准医学工作。
在对14名复发或转移性(R/M)SGC患者进行肿瘤活检和血液采样后,WGS结果显示,12名患者存在基因组重排或融合,包括60%的腺样囊性癌(AdCC)患者中存在MYB融合,以及新型重排(NFIB-QDPR和NFIB-PHIP)。除1名患者外,所有患者均观察到小体细胞改变和种系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1名患者携带临床上可操作的FGFR1-多形性腺瘤基因1融合,在接受每日13.5毫克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药物培米加替尼(Pemazyre)后,表现出持久的治疗反应。
该研究作者Church等人表示:"这项研究补充了SGC现有的基因组知识,并突显了WGS在SGC研究中的作用,有助于阐明潜在的肿瘤生物学并识别新靶点。"
患者特征与组织学分布
最初从英国一家医疗中心招募了15名R/M SGC患者参与该研究。其中1名患者未能通过WGS质量控制,最终分析样本共14名患者。所有患者均已完成标准护理DNA新一代测序和RNA融合检测面板。
患者中位年龄为56岁(范围38-76岁),超过半数(64%)为女性。在组织学分布方面,大多数患者为AdCC(n=10);样本中代表的其他亚型包括多形性腺瘤来源的唾液腺导管癌(n=1)、透明细胞肌上皮癌(n=1)、上皮-肌上皮癌(n=1)和腺泡细胞癌(n=1)。
罕见癌症中WGS的临床价值
SGC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拥有30多种组织病理学亚型,仅占癌症总数的0.5%。SGC的当前标准治疗是手术和放疗;然而,约20%的SGC患者最终会发展为转移性疾病,中位总生存期为15个月,这为精准医学方法改善晚期疾病中这些不理想的结果提供了机会。
SGC的罕见性阻碍了靶向治疗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因为病例数量少使得临床试验招募和启动变得困难。此外,其组织学特征在不同亚型之间经常重叠,使诊断复杂化。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表征分子谱和模式来帮助组织学分类并确定治疗靶点,从而弥补这一有限的证据基础。
研究结果具有改变临床实践的潜力,为这种生物学复杂的癌症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为未来治疗标准奠定了基础。
关于WGS的具体临床实用性,研究作者表示:"本研究表明WGS可以在临床相关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可以指导个性化医学,并在不确定病例中辅助组织病理学分类。"
作者指出,尽管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认WGS的实用性,但结果突显了该方法在提高诊断精确度和促进这些罕见肿瘤靶向治疗开发方面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Church M, Burghel G, Betts G, 等. 全基因组测序在唾液腺癌中辅助组织学诊断和指导个性化医学的临床实用性. JCO PO. 2025;(9). doi:10.1200/po-25-00490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