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最新研究预测,全球结核病病例可能出现激增,到2030年预计将超过1000万例感染并导致200多万例死亡。
该研究发表在《PLOS》期刊上,分析了近期对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的 funding cuts(资金削减)影响。该机构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医疗、食品及其他支持服务。
研究指出:“美国资金的流失危及全球结核病防控努力……可能使数百万人的生命面临风险。”今年2月,美国国际开发署员工人数从1万余人骤减至仅290人,引发人们担忧关键结核病项目可能无法有效运转。
研究人员模拟了三种情景:在最佳情景下,若各国能在三个月内恢复结核病服务,五年内可能导致63万例新增感染和9.9万例死亡;中等程度服务中断持续一年的情景下,将引发166万例感染和26.86万例死亡;最坏情景涉及26个高负担国家长期缩减服务,可能导致1067万例新增感染和224.37万例死亡。
面临最高风险的国家包括阿富汗、安哥拉、孟加拉国、喀麦隆、刚果、埃塞俄比亚、加纳、印度、印度尼西亚、肯尼亚、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缅甸、尼泊尔、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秘鲁、菲律宾、南非、坦桑尼亚、泰国、乌干达、乌克兰、越南、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研究补充道:“尽管部分国家可能适应调整,但短期服务中断将对弱势群体造成严重冲击。”
结核病在美国同样构成威胁。据肯塔基州公共卫生局报告,今年1月该州报告了史上最大规模疫情,出现68例活动性感染和107例潜伏性感染。
潜伏性感染在体内无症状存在,但当免疫系统减弱时可能转为活动性感染。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病症状包括持续性咳嗽、胸痛及咳血。治疗需特定抗生素持续数月,未经治疗的病例可能致命。
该研究强调,亟需全球卫生资金和服务以预防重大结核病危机。若不立即采取行动,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将面临这种本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威胁。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