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噩梦细菌"?美国耐药病原体数量迅速增加What is Nightmare Bacteria? Drug-resistant pathogens are rapidly increasing in the US

健康研究 / 来源:www.wionews.com美国 - 英语2025-09-25 01:45:55 - 阅读时长2分钟 - 838字
根据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最新报告,2019年至2023年间,美国耐药"噩梦细菌"感染病例激增近70%,主要归因于携带NDM基因的细菌传播,这类细菌能够阻断多种抗生素效果。"噩梦细菌"主要指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CRE),包括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病原体,目前仅有两种昂贵的静脉注射抗生素有效。其早期症状与常见细菌感染相似,尿路感染表现为发烧、尿液浑浊、排尿疼痛等症状,肺部感染则有咳嗽、胸闷、呼吸急促等表现,若扩散至血液引发败血症,将出现心跳加速、寒战、高烧、低血压和意识混乱等症状,需通过实验室检测准确诊断,任何诊断延迟都将极大增加治疗难度。
噩梦细菌健康耐药病原体NDM基因细菌感染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CRE感染早期症状抗生素耐药败血症
什么是"噩梦细菌"?美国耐药病原体数量迅速增加

重点摘要

近期美国"噩梦细菌"数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携带NDM基因(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的细菌传播,这些细菌能够通过中和作用阻断多种抗生素药物的效果。

根据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科学家的新报告,2019年至2023年间,由耐药"噩梦细菌"引起的感染病例激增近70%。研究结果周一发表在《内科医学年鉴》上,研究人员指出,这种上升主要是由于携带NDM基因的细菌所致,这使得感染极难治疗。

目前,只有两种抗生素对这类感染有效,但这些药物价格昂贵且必须通过静脉注射给药。这些细菌最初被认为较为罕见,主要与在国外接受过治疗的患者有关,但现在在美国境内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尽管总体病例数量仍然相对较少,但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报告强调,与NDM基因相关的感染近年来增加了五倍多。

什么是"噩梦细菌"?

"噩梦细菌"一词主要指的是被称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CRE)的细菌群。它包括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病原体。当所有其他抗生素选择都已无效时,这些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这类抗生素通常保留用于治疗严重感染。

根据报道,近期美国"噩梦细菌"数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携带NDM基因(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的细菌传播,这些细菌能够通过中和作用阻断多种抗生素药物的效果。

"噩梦细菌"感染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CRE感染的早期症状相当具有挑战性,因为它们的症状经常与更常见的细菌疾病相似。警示信号根据感染进展程度而有所不同。在尿路感染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烧、尿液浑浊、排尿疼痛和频繁排尿的冲动。肺部感染如肺炎通常表现为咳嗽、胸部不适、发烧和呼吸急促。

在感染扩散到血液并引起败血症的情况下,症状可能包括心跳加速、寒战、高烧、低血压和精神混乱。由于这些指标经常与其他医疗状况相似,实验室检测对于准确诊断至关重要。确认诊断的任何延迟都会使有效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全文结束】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美国“噩梦细菌”感染病例持续激增美国“噩梦细菌”感染病例持续激增
  • 美国"噩梦细菌"感染病例持续上升美国"噩梦细菌"感染病例持续上升
  • 新发性传播感染:支原体、脲原体及无人告知的真相新发性传播感染:支原体、脲原体及无人告知的真相
  • 美国"噩梦细菌"感染病例持续攀升美国"噩梦细菌"感染病例持续攀升
  • 耐药性“噩梦细菌”病例持续上升引发健康警告耐药性“噩梦细菌”病例持续上升引发健康警告
  • 美国报告称“噩梦细菌”感染病例持续攀升美国报告称“噩梦细菌”感染病例持续攀升
  • 注意:艰难梭菌在医院快速传播并侵袭患者肠道注意:艰难梭菌在医院快速传播并侵袭患者肠道
  • 微生物组疗法获得突破性治疗地位用于预防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血流感染微生物组疗法获得突破性治疗地位用于预防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血流感染
  • 土壤中发现两种新型抗生素候选物土壤中发现两种新型抗生素候选物
  • 科学家利用AI设计出杀死细菌的病毒:实现原理科学家利用AI设计出杀死细菌的病毒:实现原理
  • 研究人员借助人工智能对抗超级细菌研究人员借助人工智能对抗超级细菌
  • 新型抗生素对多重耐药菌展现强大活性新型抗生素对多重耐药菌展现强大活性
  • 口腔细菌可能使胰腺癌风险增加三倍以上 专家称口腔细菌可能使胰腺癌风险增加三倍以上 专家称
  • 修复肠道微生物组可阻止女性反复尿路感染和抑郁症修复肠道微生物组可阻止女性反复尿路感染和抑郁症
  • 利物浦科学家主导发现强力新型抗生素类别 应对致命超级细菌利物浦科学家主导发现强力新型抗生素类别 应对致命超级细菌
  • 专家称口腔细菌可能使胰腺癌风险增加三倍专家称口腔细菌可能使胰腺癌风险增加三倍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