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NPR曾报道赞比亚基特韦地区HIV患者面临药物断供的危机。如今四个多月过去,情况究竟如何变化?让我们跟随当地教会牧师比利亚斯·琼德韦的视角,揭示这场公共卫生危机的最新进展。
"我们受到欢迎并得到帮助"
在赞比亚铜带省基特韦,被信徒亲切称为比利牧师的琼德韦回忆道:"当美国国务院于1月24日下达停摆令时,我眼睁睁看着周边所有美国资助的HIV诊所突然关门。"这让他想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艾滋病毒肆虐社区的噩梦——包括双胞胎妹妹夏洛蒂在内,无数亲友因此丧生。
这种绝望感在4月时达到顶峰,但如今已被谨慎的希望取代。政府的介入带来转机:在NPR报道刊发后,政府代表主动联系琼德韦。虽然初期存在质疑,但当政府人员实地走访受困患者后,双方达成合作备忘录。琼德韦带领38名志愿者组建团队,协助约3000名HIV感染者转诊至公立医院。
16岁的凯瑟琳·穆沃埃就是受益者之一。她通过母婴传播感染HIV,原本就诊的美国资助诊所停摆后陷入困境。"我们担心公立医院要收费,我和奶奶靠卖番茄维生。"现在她虽能稳定获得药物,但营养状况堪忧。政府诊所每日只提供一顿玉米糊餐食,她和奶奶常常饿着肚子上学工作。
"我们正在经历严重的饥饿"
类似困境普遍存在。50多岁的布赖恩·奇卢巴中断治疗后严重消瘦,体重骤降导致"艾滋病消耗综合征"。虽然重新获得药物,但营养不良令他无法恢复体力工作。这种情况并非孤例——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数据,赞比亚15%的HIV感染者因药物中断出现体重异常波动。
更深层危机来自就业断层。前社区卫生员杰弗里·钱达失业后,五个子女中有1人被迫退学。边境小镇的失业潮正在蔓延,这些曾服务于美国资助项目的人员,如今沦为新的贫困人口。琼德韦用社区捐款为患者提供交通和基础食物援助,但坦言"这种靠捐赠的模式不可持续"。
"应对一场灾难的分诊"
全球视角下,这场危机折射出更严峻的挑战。美国外交关系协会报告显示,特朗普政府的援助削减影响了全球14个重点国家的HIV防治体系。即便国会两党达成临时协议保留PEPFAR资金,但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的重组导致执行机制混乱。研究发现,约60%的PEPFAR受援国出现药物供应不稳定。
美国国务院宣布将为200万高危人群采购新型预防药物,但公共卫生专家艾米丽·巴斯指出:"这种'商品化'模式忽视了社区支持系统建设。"令人担忧的是,2025年9月30日财政年度截止时,多达380个基层项目合同面临失效风险。
琼德韦站在教堂讲坛上,想起90年代每周多次主持葬礼的惨状。虽然政府合作带来曙光,但食物短缺与就业危机仍在蔓延。"每个夜晚,我都在为他们的下一餐发愁。"他望向教堂外的社区,那里既有药物供应恢复的欢欣,也有饥饿眼神的凝视,构成这场公共卫生危机最真实的剪影。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