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增强类痴呆小鼠大脑中细胞"能量工厂"的活性,国际研究团队成功逆转了病理性记忆丧失。此前已发现能量产生结构线粒体的异常与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但尚不确定这是疾病成因还是后果。
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ERM)神经科学家乔瓦尼·马尔西亚诺(Giovanni Marsicano)表示:"这项研究首次确立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症状间的因果关系,表明线粒体活性受损可能是神经元退化的起源。"
研究团队开发的新型线粒体激活工具mitoDREADD-Gs,通过药物氯氮平N-氧化物(clozapine-N-oxide,CNO)作为开关激活线粒体功能。该机制在类痴呆遗传小鼠模型和人类实验室培养细胞中均证实可逆转由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的记忆与运动障碍。
研究人员还通过药物限制小鼠线粒体活性后,利用mitoDREADD-Gs解除限制,进一步验证线粒体功能与痴呆症状的关联性。虽然该工具本身并非治疗手段,但其揭示的分子机制为未来药物开发奠定基础。加拿大蒙克顿大学生物学家艾蒂安·赫伯特·夏泰兰(Étienne Hébert Chatelain)指出:"该工具有助于识别痴呆症致病机制,加速治疗靶点开发。"
研究建议下一步测试该机制对不同类型神经退行性疾病及精神疾病的适用性,并开发适用于人体的替代药物。由于各类痴呆症发病机制复杂且存在多重风险因素,从线粒体角度切入具有重要补充价值。INERM神经科学家卢伊吉·贝洛乔(Luigi Bellocchio)强调:"当前研究重点是持续激活线粒体对神经退行症状的影响,目标是验证其是否能延缓甚至预防神经元丢失。"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