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律失常?
最简定义是心脏电信号紊乱导致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这种紊乱会使心脏收缩失去规律性,影响向全身泵血的效率。心脏的主要功能是将血液泵送至全身,为此需要以稳定的节律收缩。当心律失常发生时,这种节律被打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大脑、肺部和其他器官得不到所需的氧气和养分,长期可能导致器官功能障碍、永久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的状况。
心脏正常电系统的运行机制
心脏的电系统由窦房结(右心房上部的天然起搏器)发出信号,通过特殊传导路径引发心房收缩,信号在房室结短暂停留后传至心室,促使心室强烈收缩将血液泵出。正常成人静息心率60-100次/分钟,当出现以下异常时即可能引发心律失常:
- 窦房结信号过快或过慢
- 传导通路中断或受阻
- 心脏其他部位异常产生电信号
心律失常的主要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头晕、黑朦、呼吸困难、突发乏力、胸痛、晕厥等。部分患者可能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若出现胸痛、严重呼吸困难或晕厥,需立即就医。
心律失常的病因与风险因素
三大类致病因素:
- 心脏自身病变: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 其他系统疾病:高血压、甲亢/甲减、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
- 生活方式因素:过量酒精/咖啡因、吸烟、药物滥用、电解质紊乱
分类与危险特征
按心率分类:
- 快速性心律失常(>100次/分钟)
- 缓慢性心律失常(<60次/分钟)
房颤风险:年发生率350-600次/分钟,血液淤滞形成血栓导致中风风险上升5倍
室性心律失常:室颤是突发心脏性猝死主因,需在5分钟内电击除颤
诊断方法
基础检查:脉搏触诊、听诊
核心检查: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
特殊检查:超声心动图、运动负荷试验、电生理检查(EPS)
治疗方案
主要目标:
- 缓解症状
- 控制心率在正常范围
- 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 预防房颤相关中风
- 治疗基础心脏病
治疗手段:
- 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药、β受体阻滞剂
- 导管消融术:成功率超90%,通过射频/冷冻能量消除异常电信号
- 设备植入:起搏器(慢速心律失常)、植入式除颤器(ICD)
- 外科手术:Maze迷宫手术成功率高达95%
生活方式管理
推荐措施:
- 戒烟限酒
- 控制咖啡因摄入
- 采用地中海饮食(每日5种蔬菜水果)
- 每周3-4次中等强度运动
- 睡眠管理(7-8小时规律睡眠)
预防与风险控制
定期随访监测、控制基础疾病、避免诱发因素。对高风险患者(如遗传性心律失常家族史)需进行基因筛查。
常见问题解答
Q:心律失常会遗传吗?
A:某些类型存在遗传倾向,如有年轻猝死家族史建议进行基因检测
Q:运动是否安全?
A:需根据类型评估,房颤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室速患者需医学监督
Q:饮食建议?
A:每日钠摄入<5g,增加钾镁元素(香蕉、坚果、全谷物)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