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是描述影响心脏及其瓣膜、血管、结构、电传导系统或冠状动脉的多种疾病总称。尽管每种疾病的具体病理机制不同,但核心问题都是破坏心脏的关键泵血功能。该疾病是美国所有性别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
认识心脏病
心脏疾病涵盖从先天性缺陷到获得性病变的广泛谱系。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内胆固醇斑块堆积)导致的冠心病是最常见类型,而其他形式包括心肌病(心肌病变)、心律失常(心跳节律异常)以及瓣膜病(心脏瓣膜功能障碍)等。
临床常见问题
- 病因解析:取决于具体诊断类型,可能包括先天因素、生活方式(不良饮食、缺乏运动、吸烟)及慢性病控制不佳等
- 预防策略:建议进行正式风险评估,实施生活方式干预(戒烟、运动、心脏健康饮食)
- 遗传关联:冠心病主要受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影响,但表观遗传变化(非遗传性基因调控)也可能发挥作用
- 治疗方案:需综合运用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及生活方式调整
关键病理术语
- 心律失常:心跳节律/速率异常,表现为心动过速(>100次/分)或心动过缓(<60次/分),常见症状包括心悸、头晕
- 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脂肪和钙沉积形成动脉斑块,可能导致血栓或动脉瘤,需药物或手术治疗
- 血栓:血液凝块可引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与心房颤动等疾病密切相关
- 心肌病:心肌病变导致心脏扩大和泵血功能下降,分为扩张型、肥厚型等类型
- 先天性心脏病:出生时即存在的结构异常,影响1%美国新生儿
诊断技术
- 心电图(ECG):通过10个电极记录心脏电活动,用于筛查和诊断
- 超声心动图(TTE):无创性超声检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 心脏导管检查:结合血管造影,通过导管直接评估心脏状况
- 霍尔特监测仪:24-48小时动态监测日常心电活动
重点疾病领域
- 缺血性心脏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涉及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 心肌病专题:涵盖扩张型、肥厚型、限制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和管理方案
- 瓣膜疾病:重点解析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脱垂等疾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预防与管理
建议通过以下措施降低风险:
- 进行系统性心血管风险评估
- 实施饮食干预(低盐低脂饮食)
-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 控制体重(BMI维持18.5-24.9)
- 戒烟限酒
- 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水平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