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显示,通过分析超过130万份常规血液检测生成的健康记录,人工智能模型能够更精确预测常见遗传病风险。这项发表于《科学》期刊的研究表明,机器学习技术可生成0至1分的外显率评分系统,量化每个基因变异引发疾病的可能性。
纽约西奈山医学院团队构建了针对10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AI模型,涵盖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家族性乳腺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研究聚焦31个基因中的1648个罕见变异,通过机器学习整合实验室数值、生命体征等真实世界健康数据,突破传统基因检测"是/否"二元判断的局限。
研究通讯作者Ron Do教授指出,现有遗传检测常产生"意义不明"结果,造成患者焦虑。AI生成的外显率评分通过0-1连续评分体系,精确反映疾病风险谱系。例如在单基因糖尿病、心肌病等边界模糊的疾病中,AI模型能提供更细致的临床决策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部分曾被标记为"不确定"的基因变异实具明确致病性,而某些被认为高风险的变异却未显现显著临床影响。这种动态风险评估可指导高风险患者提前进行监测治疗,低风险者则避免过度检查。研究团队计划将模型扩展至更多疾病类型,并纳入更多元化人群数据。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同期研究强调,当前遗传病筛查存在严重缺口,尤其儿童群体面临数年诊断延误。麻省总医院Succi博士认为,AI技术将推动基因检测从二元分类转向个体化风险预测,使高风险人群提前启动干预方案。
患者组织FORCE执行主任Friedman指出,30%与50%的乳腺癌风险差异可能决定是否进行预防性手术。这种精准风险分层对携带BRAC基因突变的患者群体具有革命性意义。尽管技术尚需临床验证,其未来纳入诊疗指南后将显著提升精准医疗水平,但需突破数据质量与监管框架等实施障碍。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