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长期以来被视为大脑衰老导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但最新研究揭示其病源可能另有隐情。科学界首次在患者大脑组织中检测到牙周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存在,这一突破性发现为该疾病研究开辟了全新方向。
发表于《科学进展》的研究由路易斯维尔大学微生物学家扬·波滕帕教授领衔的国际团队完成。研究团队在23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组织样本中均检出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特异性毒力因子,该菌株分泌的牙龈蛋白酶与神经元损伤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波滕帕强调:"这是迄今为止最有力的实验证据,证明口腔感染与阿尔茨海默病病理特征存在直接关联。"
动物实验揭示了可能的致病机制:当实验小鼠口腔感染该菌后,细菌不仅成功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还显著刺激大脑产生淀粉样蛋白β。这种粘性蛋白碎片正是阿尔茨海默病标志性病理特征——脑部淀粉样斑块的主要成分。研究同时发现,抑制牙龈蛋白酶活性可有效降低脑内细菌载量,并阻止神经元损伤进程。
值得关注的是,研究团队开发的小分子抑制剂展现出双重疗效:不仅能减少67%的神经元损伤标志物积累,在海马区(负责记忆存储的大脑区域)还观察到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波滕帕教授指出:"这项发现既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新靶点,也再次印证了口腔健康与脑部健康的深层关联。"
目前研究团队正在推进人体临床试验,若治疗效果得到验证,将可能彻底改变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策略。该研究同时提示,定期口腔检查和牙周病治疗或成为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公共卫生措施。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