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Withania somnifera (L.) Dunal
别名:阿育吠陀人参、冬樱、印度参、阿什瓦甘达等
由美国药品网(Drugs.com)医学审查,最新更新于2024年12月3日
临床概述
用途
印度人参作为适应原草药、利尿剂和镇静剂使用,是美国常见的膳食补充剂。其临床应用证据主要基于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显示其对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并可能干预癌症和炎症性疾病的病理过程。现有研究显示该成分对焦虑缓解和睡眠质量改善具有潜力。
剂量
临床剂量研究有限。根粉每日剂量范围为120 mg至2 g,通常与其他配方联用。
禁忌
尚未发现明确禁忌。
妊娠/哺乳期
动物实验显示可能引发流产。建议孕期和哺乳期禁用。
相互作用
目前无明确药物相互作用报告。
不良反应
临床试验数据有限,但存在肝损伤个案报告。
毒理学
在合理剂量下毒性较低,急性毒性实验显示最大耐受剂量较高。
植物学特征
属于茄科植物,植株高约1.5米,具有肉质根。分布于印度、中东及东非地区,其橙红色果实具膜质包裹。
历史沿革
根部提取物"Ashwagandha"意为"马的味道",作为阿育吠陀传统药物使用已有数千年历史。除根部外,其种子和叶片也具有杀虫、止痛等药用价值。
化学成分
主要活性成分为三萜内酯类化合物"醉茄内酯"(withanolides),其化学结构与人参皂苷相似,故有"印度人参"之称。根部含有withanine和somniferine等生物碱。
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
动物实验显示可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临床研究显示复方制剂可缓解关节炎症状。
癌症相关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醉茄内酯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等机制抑制多种癌细胞生长(白血病、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小鼠模型显示可抑制肺癌腺瘤。
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实验显示可调节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改善阿尔茨海默症模型的认知功能。临床试验显示:
- 60名强迫症患者联合SSRI治疗组:6周后OCD评分下降8分(安慰剂组2分)
- 50名老年人试验:改善生活质量评分和睡眠质量
- 60名失眠患者:平均入睡时间缩短5分钟
免疫调节
动物实验显示可激活巨噬细胞功能,临床研究显示可增加CD4+表达和NK细胞活性。
抗疲劳作用
双盲试验显示:
- 57名超重男性:16周治疗组睾酮水平升高45.59 pmol/L
- 50名健康男性:8周后上下肢肌力显著提升(+46.05 kg vs +26.42 kg)
安全性
妊娠禁忌
动物实验显示具有堕胎特性,建议妊娠期禁用。
肝损伤报告
药物性肝损伤研究显示5例相关病例中3例因果关系明确,表现为黄疸及肝功能异常。
其他不良反应
常见嗜睡、腹泻和胃痛,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
毒理学研究
动物实验显示:
- 小鼠口服LD50为1750 mg/kg
- 长期(180天)给药未见致死,但影响肾上腺和心脏儿茶酚胺水平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