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持续揭示超加工食品的危害——这类食品与2型糖尿病、心脏病、结直肠癌、肺癌、早亡等疾病相关。最新研究更深入探讨了冷冻食品和包装食品中的成分如何影响减重和肠道健康,即使这些餐食被定义为"健康食品"。
研究专家:ModifyHealth临床运营副总裁注册营养师麦迪逊·里德(Madison Reeder),以及食品科学家兼食谱开发者詹妮弗·帕利安(Jennifer Pallian)。
这项发表于《自然医学》的研究追踪了55名成年人,他们分别食用超加工食品和未加工食品,并记录减重效果和健康指标变化。两类餐食均遵循英国健康饮食指南标准(低饱和脂肪、低添加糖分、低盐,推荐每日5份蔬果及淀粉类碳水)。两种饮食方案在热量、营养素和食欲控制方面保持平衡,菜单基于英国最常消费的食品类别,受试者收到包含照片和制作说明的菜单指南。研究期间未设定运动要求,也未监测活动量。
研究发现
在所有变量受控的情况下,未加工饮食组(包含新鲜蔬菜、蛋白质和谷物)在8周内减重效果是超加工组的两倍(平均减重2%体重 vs 1%)。麦迪逊·里德指出:"重要的是,未加工组主要减少体脂而非肌肉,这表明更健康可持续的减重模式。"
此外,未加工组报告更少食物渴望感和更强饮食控制感。研究显示即使营养成分相似,食物加工方式仍显著影响代谢和食欲调节。相反,超加工组出现更多便秘、疲劳、睡眠障碍、感染、胃食管反流等问题。两类饮食均改善血液指标,但未加工组在降低血糖和甘油三酯方面更优。
研究启示
"这项研究证实减重效果不仅取决于食物成分本身,加工方式同样重要,"里德强调。未加工食品富含蛋白质和纤维,消化更慢且饱腹感更强,通过调节饥饿激素、促进正念饮食实现自然热量控制。帕利安补充:"超加工食品可能通过影响奖励通路和消化机制阻碍减重,选择全食材不仅改善代谢结果,还能缓解干扰健康减重的不适症状。"
超加工食品的健康风险
超加工食品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抑郁症风险上升相关,这些风险不随体重变化而改变。此类食品含高添加糖、精制谷物、反式脂肪及促炎添加剂,会破坏肠道健康和血糖调节。它们被设计成高度可口,可能干扰自然饥饿信号,导致长期暴食和代谢障碍。
减少超加工食品建议
- 优先选购超市外围的新鲜食材
- 选择成分表简短的食品
- 用全食品替代包装零食(如水果、坚果、水煮蛋)
- 提前准备基础食材(如米饭和蔬菜)
- 注重饮食结构优化而非单纯限制
- 关注食用后引发不适的加工食品
麦迪逊·里德建议:"关键在于持续改进而非完美主义,即使是微小的减少也会产生显著健康效益。"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