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查加斯病患者相较于其他类型心衰患者存在更显著的认知困难风险,包括记忆和空间能力障碍。发表于《PLOS被忽视的热带疾病》的新研究表明,这些认知损害并非单纯由心脏功能障碍引发,而是可能源于疾病对大脑的直接或间接作用。
查加斯病由克鲁斯锥虫(Trypanosoma cruzi)引起,主要通过锥蝽(俗称"吻虫")叮咬传播。虽然该病在拉丁美洲21个国家呈地方性流行,但美国疾控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32个州已发现感染克鲁斯锥虫的锥蝽,得克萨斯州自2013年以来已报告数十例本土病例。美国南部野生动物、家养动物和动物园哺乳动物中也检测到该寄生虫,表明该病已具备稳定的野生动物传播链。
约三分之一感染者最终发展为慢性并发症,其中查加斯心肌病会导致进行性心脏疾病、心力衰竭和猝死。研究团队通过巴西四家医院招募的518名心衰患者(250例查加斯病阳性)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排除脑卒中、痴呆等神经疾病后,发现查加斯组27.1%存在整体认知障碍,显著高于非查加斯组的13.1%。在调整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和心脏功能等因素后,查加斯病患者认知障碍风险仍达对照组的近两倍。
这种认知损害模式与阿尔茨海默病(以记忆缺失为首发症状)和血管性痴呆(主要影响执行功能)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持续性的记忆和视觉空间能力损伤。值得注意的是,查加斯病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功能指标)反而优于其他心肌病组,进一步支持认知损伤与神经系统直接损害的关联性。
研究者提出可能的致病机制:慢性炎症因子如γ-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升高可能影响大脑功能;动物实验显示锥虫可能入侵脑组织,改变5-羟色胺信号通路。正在进行的神经影像学研究将进一步探索脑萎缩和"静默性"脑梗死等潜在因素。
研究局限性包括未纳入健康对照组,以及教育水平作为社会经济背景替代指标可能存在的混杂因素。研究团队建议未来应通过纵向随访和脑成像技术深入研究认知衰退进程,并制定针对查加斯病患者的认知筛查指南,尤其是在疾病流行地区。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