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患有其他类型心力衰竭的人相比,恰加斯病患者出现认知困难(包括记忆和空间能力问题)的风险更高。最新发表在《PLOS被忽视的热带疾病》上的研究表明,这些认知障碍并非单纯由心脏功能障碍导致,而是可能源于疾病对大脑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恰加斯病由克鲁斯锥虫(Trypanosoma cruzi)引发,主要通过锥蝽(俗称亲吻虫)传播给人类。该病在拉丁美洲21个国家呈地方性流行,数百万感染者已被确认。然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和公共卫生研究人员的最新数据显示,这一地理分布框架可能已过时。在美国32个州已发现携带克鲁斯锥虫的锥蝽,得克萨斯州自2013年以来已报告数十例本地感染病例。此外,美国南部野生动物、家畜和动物园哺乳动物中也检测到该寄生虫。这些证据促使研究者认为,恰加斯病在美国应被认定为地方性流行病(尽管为低度流行),存在稳定的野生动物传播循环和偶发人类感染。
恰加斯病可能在体内潜伏多年,但约三分之一感染者最终会发展为慢性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是恰加斯心肌病,这种进行性心脏病可导致心力衰竭和猝死。
尽管恰加斯病的心脏并发症已有充分研究,但其对大脑的潜在影响知之甚少。先前研究提示感染者可能存在认知困难,但尚不清楚这些问题源于感染直接作用,还是心脏功能障碍导致的脑灌注不足和炎症。这项新研究通过比较恰加斯病相关心衰与其他病因心衰患者的认知功能,旨在厘清两者关系。
研究团队从巴西四家医院招募了518名心衰患者,涵盖恰加斯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和酒精性心肌病等不同病因。其中250人检测出恰加斯病阳性。所有参与者年龄均超过18岁,且无中风、痴呆或其他重大神经系统疾病史。抗凝药物使用者和无法签署知情同意书者被排除。
每位参与者接受了涵盖记忆、注意力、执行功能和视空间能力的神经心理学测试。测试采用标准化量表,并依据巴西和美国人口数据调整年龄因素。研究团队还收集了人口统计学和临床数据,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衡量心脏功能的常用指标)。
为分离恰加斯病对认知的影响,研究者采用统计模型校正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和心脏功能等混杂因素。这使得两组健康状况相似但是否感染恰加斯病的患者能够进行认知结果对比。
研究发现,恰加斯病患者的认知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心衰患者。具体而言,恰加斯组中有27.1%的人符合整体认知障碍标准,而对照组仅13.1%。最显著的认知缺陷出现在记忆和视空间领域。恰加斯病患者在回忆视觉模式、绘制复杂图形或处理空间信息测试中表现更差。
重要的是,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恰加斯病与认知障碍的关联仍具统计学意义。数据显示,恰加斯病使整体认知障碍风险增加近两倍,视空间任务问题风险提高56%。尽管记忆力下降在恰加斯组更常见,但这一关联在校正所有变量后未达统计显著性。
该研究观察到的认知障碍模式与阿尔茨海默病等脑部疾病显著不同。阿尔茨海默病通常以记忆缺陷为首发症状,血管性痴呆则主要影响执行功能。而恰加斯病相关的认知问题更稳定地影响记忆和视空间能力,提示存在独特的发病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恰加斯病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功能指标)总体优于其他心肌病患者。这进一步支持认知缺陷可能并非单纯心脏输出不足所致,而可能反映感染对大脑的直接影响。
虽然该研究未设计探究认知衰退的具体机制,但作者提出了几种可能解释:克鲁斯锥虫引发的慢性炎症可能直接作用于大脑——既往研究发现,恰加斯病患者的干扰素-γ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标志物水平升高,可能促进脑部改变;动物实验还提示寄生虫本身可能侵入脑组织,伴随脑内寄生虫负荷增加和血清素信号通路改变。
尽管研究排除了已知中风患者,但作者承认"无声"小梗死可能仍存在并导致认知问题。既往报道显示恰加斯病患者存在脑萎缩现象,这可能反映慢性脑损伤。这些机制正在同一研究项目的神经影像学部分中进一步探索。
作为横断面研究,该研究无法确立恰加斯病与认知障碍间的因果关系。社会经济地位或早期教育机会等未测量因素可能影响结果。虽然研究者已校正教育水平(通常作为社会经济背景的替代指标),但仍可能存在残余混杂因素。此外,研究未纳入无心衰的健康对照组,但这一设计选择是为聚焦比较心衰患者中恰加斯病对认知的独立影响。
作者建议未来研究应结合脑成像和纵向随访,以明确恰加斯病认知衰退的发展轨迹及可逆性。这类研究将为筛查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尤其是在疾病流行地区。该研究证实恰加斯病不仅影响心脏,还可能引发未被充分认识的认知症状——尤其在缺乏神经心理学检测的资源匮乏地区。如经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可能推动建立针对恰加斯病患者的认知筛查新指南。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