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在过去十年间于美国31个州发现臭名昭著的"亲吻虫",现正呼吁公共卫生部门加强对这种可传染人类疾病的认知。自2013年德州农工大学"亲吻虫公众科学项目"启动以来,已收集约1万例相关报告,经检测的样本中约50%携带可引发恰加斯病的寄生虫。
由于该疾病在美国尚未列为必须上报的法定传染病,目前缺乏联邦层面的确诊病例统计。来自德州农工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加州大学及德州公共卫生部的研究人员共同指出,恰加斯病在美国的流行程度已达到地方性流行病标准。
该疾病症状包括眼睑肿胀、发热、腹泻和食欲减退。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数据,严重感染者可能出现消化道异常(如食道或结肠扩张)、心脏扩大甚至猝死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认知"亲吻虫"
根据德州农工大学研究,锥蝽类昆虫(Triatomines)属于夜行性吸血昆虫,可寄生于人类、家畜和野生动物。这些昆虫每次进食需持续数分钟,但不会像蜱虫般附着宿主。其自然分布范围覆盖北美、中美和南美地区,美国境内已确认11种此类昆虫。成虫体长约为0.5-1英寸,产卵孵化后寿命可达两年。
解码恰加斯病
恰加斯病由克鲁兹锥虫(Trypanosoma cruzi)引发,当锥蝽叮咬受感染宿主后,可成为寄生虫载体。该寄生虫通过昆虫排泄物传播,当排泄物接触皮肤伤口、眼结膜或口腔黏膜时即可引发感染。
疾病发展分为两个阶段:急性期通常在感染后数周至数月出现,表现为发热、疲劳、身体疼痛、头痛、皮疹、食欲不振、腹泻和呕吐等症状。美国疾控中心特别指出,急性期标志性症状为罗马尼亚氏征(眼睑肿胀),这是由于感染者揉擦被污染昆虫粪便污染的眼部所致。
慢性期可能持续数十年甚至终身,约20%-30%感染者将出现致命性并发症,包括心肌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或消化道扩张等严重症状。
美国疫情分布
德州农工大学等机构的联合研究显示,"亲吻虫"携带寄生虫比例持续偏高,提示恰加斯病在美国已具备地方性流行病特征。俄克拉荷马州作为研究区域之一,正面临持续监测与防控压力。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