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发现,接受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GDMT)后,约31%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可实现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改善(定义为LVEF绝对值提升>10%且达到>40%)。这些达到"射血分数改善型心衰(HFimpEF)"标准的患者,其心衰恶化事件发生率(17.4/100人年)和全因死亡率(5.7/100人年)均显著低于持续性HFrEF患者(34.1和11.0/100人年)。
但研究强调,HFimpEF并不代表完全康复。尽管临床指标改善,患者仍面临持续的不良事件风险。研究团队发现,在LVEF改善后,β受体阻滞剂、RAAS抑制剂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等循证治疗使用率出现轻微下降。通讯作者金·H·明博士(凯撒永久医疗机构旧金山医学中心)指出,这种治疗强度降低可能对长期预后产生负面影响。
随刊述评作者、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安德鲁·佩里教授指出:"现有治疗范式正在演进,未来或将在传统三联疗法基础上发展出更多治疗路径。"研究团队同时警示,单纯依赖射血分数评估存在局限性,建议建立整合病因分析、治疗反应监测和多维度生物标志物的新型评估体系。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2013-2022年间确诊的28,292例HFrEF患者电子健康数据发现:
- HFimpEF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较持续性HFrEF患者降低约50%
- 治疗方案调整与临床风险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性
- 现行指南强调需持续优化药物治疗方案
研究结论强调,虽然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心脏功能,但患者仍需持续接受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随着真实世界数据积累,未来或可通过多维评估体系实现个性化治疗,从而进一步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Min KH, Go AS, Lee K, 等. 指南指导治疗对射血分数改善型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 JACC. 2025;86:338-350.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