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厕所座便器可以坐吗Is it OK to sit on public toilet seats? | RNZ

环球医讯 / 健康研究来源:www.rnz.co.nz新西兰 - 英语2025-10-15 20:34:15 - 阅读时长3分钟 - 1483字
本文深入探讨了公共厕所座便器的卫生安全性,引用最新研究指出座便器表面的微生物数量通常少于门把手、水龙头等高频接触区域。文章详细解析了公共厕所中可能存在的各类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诺如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及其传播途径,并提供了科学有效的防护建议,如使用座便器垫、正确洗手、避免使用吹风机等实用措施。研究表明,对于健康人群而言,坐在公共厕所座便器上感染风险较低,真正的卫生隐患主要来自手部接触和冲水产生的气溶胶,强调培养良好卫生习惯比过度担忧座便器本身更为重要,尤其提醒避免"悬空如厕"这种可能损伤盆底肌的错误姿势。
公共厕所座便器健康问题微生物病原体肠胃炎感染腹痛病菌传播安全保障卫生习惯
公共厕所座便器可以坐吗

如果你是家长或有需要频繁如厕的慢性健康问题,你可能已经摸清了所在区域还算干净的公共厕所。但有时你别无选择,只能使用看起来几周没清洁过的厕所。你会鼓起勇气坐上去吗?

公共厕所里有什么?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公共厕所座便器上的微生物通常比公共厕所其他位置要少。

健康成年人每天产生超过一升的尿液和超过100克的粪便。每个人都会在粪便和尿液中排出细菌和病毒,其中一些会进入厕所。有些人,尤其是腹泻患者,在使用厕所时可能会排出更多有害微生物(细菌和病毒)。公共厕所可能成为"微生物汤",特别是当许多人使用且清洁不够频繁时。

座便器上存在哪些病原体?

座便器及其周围区域已发现多种微生物,包括:

  • 肠道细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肠球菌,以及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病毒。这些可能导致肠胃炎,引发呕吐和腹泻
  • 皮肤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甚至耐多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等其他细菌。这些可能引发感染
  • 粪便中携带的寄生虫(蠕虫)卵,以及原生动物等单细胞生物。这些可能导致腹痛
  • 还有一种称为生物膜的物质,是积聚在马桶边缘下方和表面的微生物混合物

座便器是最脏的部分吗?

不。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公共厕所座便器上的微生物通常少于门把手、水龙头旋钮和冲水按钮等其他位置。这些部位经常被人手接触,且常常是在未洗手的情况下。

繁忙场所的公共厕所每周可能被使用数百甚至数千次。有些厕所清洁频繁,但其他(如公园或公交站的厕所)可能每天只清洁一次甚至更少,因此微生物会迅速积聚。未清洁厕所的警示信号包括尿液气味、污秽的地板以及肉眼可见的污渍。

然而,最大的问题不仅仅是坐着——而是冲水时发生的情况。当你不盖盖子冲水时,"马桶气溶胶"会将微小液滴喷射到空气中。这些液滴可能含有来自马桶的细菌和病毒,并能传播至2米远。如果人们洗手不彻底,吹手器吹出的气流也可能传播病菌。除了烘干双手,你可能还在将病菌吹到自己、他人和整个浴室。

病菌如何传播?

你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从公共厕所获取病菌:

  • 皮肤接触:坐在脏座便器上或触摸把手会传播细菌。健康皮肤是良好的屏障,但伤口或擦伤可能让病菌进入
  • 触摸面部:如厕后,如果在洗手前触摸眼睛、嘴巴或食物,病菌可能进入体内
  • 吸入:在狭小或拥挤的浴室中,你可能吸入来自马桶气溶胶或吹手器的微小颗粒
  • 马桶水飞溅:病菌即使在多次冲水后也可能残留在水中

如何保障安全?

以下是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保护方法:

  • 使用座便器垫或在座便器上铺上卫生纸后再坐下
  • 如果马桶有盖子,使用前用酒精湿巾擦拭,并在冲水前盖上盖子以减少气溶胶暴露(但请注意,这并不能完全阻止传播)
  • 用肥皂和水正确洗手至少20秒
  • 随身携带免洗洗手液或抗菌湿巾,以便在没有肥皂时清洁双手
  • 尽量避免使用吹手器,它们可能传播病菌。改用纸巾擦干
  • 定期消毒手机,不要在厕所使用。手机经常沾染和携带细菌,尤其是在浴室使用时
  • 使用婴儿换尿布区前后进行清洁,并始终洗手或消毒

那么坐在公共厕所座便器上安全吗?

对大多数健康人来说,是的——坐在公共厕所座便器上风险较低。但你可以用酒精湿巾擦拭或使用座便器垫以获得心理安慰。

大多数感染并非来自座便器本身,而是来自脏手、门把手、马桶气溶胶以及在浴室使用的手机。

与其担心坐着的问题,不如专注于良好卫生习惯。这意味着洗手、选择纸巾而非吹风机、必要时清洁座便器以及保持手机清洁。

请不要悬空如厕。这会紧张盆底肌,使膀胱难以完全排空,还可能导致体液意外喷溅。

洛蒂·塔朱里是邦德大学基因组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科学副教授。

【全文结束】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微生物组医学即将到来,2030年前规模将增长3倍微生物组医学即将到来,2030年前规模将增长3倍
  • 肠道中沙门氏菌与酵母的病理性共生关系肠道中沙门氏菌与酵母的病理性共生关系
  • 美国报告称“噩梦细菌”感染病例持续攀升美国报告称“噩梦细菌”感染病例持续攀升
  • 人体微生物组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人体微生物组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 肠道健康关乎全身健康:微生物组与皮肤的奇妙联系肠道健康关乎全身健康:微生物组与皮肤的奇妙联系
  • 口腔微生物与胰腺癌风险关联 微生物风险评分或可识别高风险人群口腔微生物与胰腺癌风险关联 微生物风险评分或可识别高风险人群
  • 根据生物学专家建议切勿在公共马桶上悬空如厕根据生物学专家建议切勿在公共马桶上悬空如厕
  • 粪便微生物群移植的新进展与未来方向粪便微生物群移植的新进展与未来方向
  • 特定微生物变化与儿童生长不良有关联特定微生物变化与儿童生长不良有关联
  • 马丁·布莱泽访谈: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是微生物群健康的头号威胁马丁·布莱泽访谈: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是微生物群健康的头号威胁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