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备受热议的新阿尔茨海默病药片你需要了解什么What to Know About the Buzzy New Alzheimer’s Pill

环球医讯 / 认知障碍来源:www.yahoo.com美国 - 英语2025-11-01 15:26:09 - 阅读时长4分钟 - 1893字
本文深入分析了名为缬氨三甲酯(valiltramiprosate,ALZ-801)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临床试验结果,该研究声称能减缓52%的认知衰退并减少18%海马体萎缩,但多位神经学专家指出其数据经过重新分析且存在方法学缺陷;专家质疑"52%减缓"的实际意义微弱,强调该药物此前已多次失败,此次结果更多源于营销炒作而非科学突破,并提醒患者注意临床试验周期短、无法清除现有淀粉样蛋白斑块等局限,呼吁谨慎看待此类未经充分验证的疗法。
阿尔茨海默病缬氨三甲酯认知衰退β-淀粉样蛋白斑块海马体萎缩药物试验神经学家质疑轻度认知障碍
关于备受热议的新阿尔茨海默病药片你需要了解什么

过去几年,阿尔茨海默病新疗法层出不穷。然而,没有什么能比简单地服用一片药丸来延缓认知衰退更具革命性。更理想的是,这种药物应能保护携带阿尔茨海默病遗传风险的人群。

正因如此,本周科学家报告一款名为缬氨三甲酯(valiltramiprosate,ALZ-801)的药片试验结果时引发巨大关注。发表在《药物》期刊的研究显示,当携带载脂蛋白E ε4(APOE ε4)等位基因——阿尔茨海默病最强遗传风险因素——的患者服用该药后,记忆与学习相关脑区的退化速度得到减缓。

这款药片被网络舆论盛赞为阿尔茨海默病护理的下一项重大突破。但当我们采访专攻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神经学家时,他们出乎意料地对此并不热情。原因如下。

研究究竟发现了什么

这项3期临床试验招募了325名50至80岁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症状从轻度认知障碍到轻度痴呆不等。研究重点在于缬氨三甲酯是否对携带APOE ε4基因的高风险人群有效。所有参与者被随机分配服用药片或安慰剂,持续78周。

缬氨三甲酯设计为每日口服两次的抗淀粉样蛋白药物,旨在清除阿尔茨海默病标志性特征——β-淀粉样蛋白斑块,理论上应能减缓认知衰退。

该药物展现出"显著积极效果",认知衰退速度减缓52%。研究指出,这使其效果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仑卡奈单抗(lecanemab)和多纳单抗(donabemab)相当。

服药者还表现出海马体(大脑记忆中心)萎缩减少18%。

常见副作用均在可耐受范围。最严重报告包括轻微恶心、呕吐和食欲下降。此外,该药无脑肿胀或出血风险——而携带APOE ε4基因的患者服用仑卡奈单抗和多纳单抗时,此类风险显著升高。

研究人员在结论中写道:"口服缬氨三甲酯可能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提供有利益处。"这听起来很诱人,对吗?

重要背景值得深究

回溯至今年4月,你会发现研究人员当时与现在的试验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当时缬氨三甲酯效果并不优于安慰剂。

自报告发布数月来,究竟有何变化?科学家是否调整了配方以提升疗效?我们邀请神经学家仔细比对新旧结果。剧透:他们并不 impressed。

方法论看似未变。依然是325名携带APOE ε4基因的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被随机分配服药或安慰剂。真正的区别在于,数月后研究人员采用了不同的数据处理方式。

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血管神经病学专家、神经病学助理教授马修·S·施拉格医学博士解释道:"这项新研究提取相同发现,却通过分析特定患者子集得出不同结果。我们并非首次遭遇这种情况——不仅在该领域,也针对这款特定药物。它在既往临床试验中已多次失败,此次试验也再次确凿无疑地宣告失败。"

施拉格指出,围绕该药物的 hype "本质是营销手段",并补充道:"试验中所谓的积极信号其实相当微弱。"例如,结果声称药片可减缓52%认知衰退,但实际差异远小于表面数据。施拉格强调,"减缓百分比"的表述易使微小数据显得更突出:"这些相对差异可能极小,却仍能得出高百分比。"

其他神经学家同样不买账

普罗维登斯圣约翰医疗中心神经学家克利福德·塞吉尔骨科博士同样质疑52%认知衰退减缓的解读。他表示:"作者用于证明药物有效性的数据指出其具有'名义上'显著的积极效果。"塞吉尔指出,"名义上"即"徒有其名"。尽管研究人员强调52%的变化,但也承认这只是名义显著。

塞吉尔称:"临床实践中,我从未见过将名义数据呈现为产生显著积极效果的案例。"

密歇根州立大学神经病学系医学主任阿米特·萨奇夫医学博士则担忧该药无法清除脑内已有淀粉样蛋白斑块。他表示:"已沉积在大脑的斑块很可能干扰功能。若不予以清除,则可能持续出现功能障碍。"

此外,他补充道试验周期也是问题。萨奇夫指出,78周看似漫长,但因阿尔茨海默病进展缓慢,"这使得疾病活动测量极为困难,往往需要极长时间线。不同人群对该药物的体验(无论好坏)同样不明确。"

最终,施拉格等神经学家对这款阿尔茨海默病药片并不看好。他表示:"我将其比作解读茶叶占卜——他们通过创建子集的子集来强行证明效果。"施拉格还强调,数据表明缬氨三甲酯已无进一步研究价值:"有时你必须关注生物学传递的信息。我们已见证大量负面结果,此次临床试验确凿无疑地宣告失败。"

【全文结束】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痴呆症的七个阶段:各阶段可能出现的情况痴呆症的七个阶段:各阶段可能出现的情况
  • 大脑脂肪,而不仅仅是斑块,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隐藏驱动因素大脑脂肪,而不仅仅是斑块,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隐藏驱动因素
  • 研究发现:就痴呆症而言不存在安全的饮酒量研究发现:就痴呆症而言不存在安全的饮酒量
  • 季节变化可能给痴呆症患者带来挑战季节变化可能给痴呆症患者带来挑战
  • 报告探讨与痴呆症共处的多种视角报告探讨与痴呆症共处的多种视角
  • 随着新斯科舍省痴呆症患者数量增加,社区支持成为生命线随着新斯科舍省痴呆症患者数量增加,社区支持成为生命线
  • 发现可实现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检测的脑生物标志物发现可实现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检测的脑生物标志物
  • 新研究显示即使少量饮酒也可能增加痴呆症风险新研究显示即使少量饮酒也可能增加痴呆症风险
  • 发现可实现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检测的脑生物标志物发现可实现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检测的脑生物标志物
  • 周末步行活动助力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研究周末步行活动助力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研究
  • 综述显示lecanemab和donanemab可减缓认知衰退并阐明适用人群综述显示lecanemab和donanemab可减缓认知衰退并阐明适用人群
  • 2160万美元资助助力研究高血压与阿尔茨海默病及痴呆症关联2160万美元资助助力研究高血压与阿尔茨海默病及痴呆症关联
  • 2160万美元资助研究高血压与阿尔茨海默病及痴呆症关联2160万美元资助研究高血压与阿尔茨海默病及痴呆症关联
  • 失眠可能加速大脑衰老并引发痴呆症失眠可能加速大脑衰老并引发痴呆症
  • 血液和脑生物标志物革新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方式血液和脑生物标志物革新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方式
  • 阿尔茨海默病:哈佛最新研究与当前应对措施阿尔茨海默病:哈佛最新研究与当前应对措施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