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及男女30天死亡率差异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30-Day Mortality among Women and Men |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www.nejm.org美国 - 英语2025-09-04 11:58:35 - 阅读时长4分钟 - 1889字
本研究基于美国联邦医疗保险的协作心血管项目数据,分析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诊疗差异及短期死亡率问题。研究发现女性患者接受诊断性导管插入术的概率显著低于男性(调整后相对风险0.75),在溶栓治疗(相对风险0.93)和阿司匹林使用(相对风险0.96)方面存在轻微差异,β受体阻滞剂使用无差异(相对风险0.99),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使用率更高(相对风险1.05)。女性更可能被记录不实施心肺复苏医嘱(相对风险1.26),但经调整后男女30天死亡率相近(风险比1.02)。研究揭示了年龄对性别差异的显著影响,85岁以上女性导管使用率仅为男性的75%,并强调早期诊断不足可能增加短期死亡风险。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男女差异30天死亡率溶栓治疗阿司匹林诊断性导管插入术不实施心肺复苏医嘱早期诊疗质量性别差异认知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及男女30天死亡率差异

摘要

背景

已有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女性患者可能接受的治疗不如男性积极。本研究利用协作心血管项目数据,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理想治疗候选患者中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方法

统计1994-1995年138,956名联邦医疗保险受益人(女性占49%)的医疗记录,采用多变量分析评估药物使用、诊疗操作、不实施心肺复苏医嘱及30天死亡率的性别差异。

结果

理想治疗候选患者中,各年龄组女性诊断性导管插入术使用率均低于男性,尤其是85岁以上女性(调整后相对风险0.75,95%置信区间0.68-0.83)。女性接受60分钟内溶栓治疗(相对风险0.93,0.90-0.96)和入院24小时内阿司匹林使用率(相对风险0.96,0.95-0.97)略低于男性,β受体阻滞剂使用无差异(相对风险0.99,0.95-1.03),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使用率更高(相对风险1.05,1.02-1.08)。女性更可能被记录不实施心肺复苏医嘱(相对风险1.26,1.22-1.29)。经调整后男女30天死亡率相近(风险比1.02,0.99-1.04)。

结论

与男性相比,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管理中女性接受的治疗略欠积极,但多数差异较小且对早期死亡率无显著影响。

临床研究背景

在美国,冠心病是65岁以上女性的首要死因。1992年该病导致45%以上的女性死亡,超过所有癌症致死率总和。1987-1994年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持续下降,但多项研究显示女性接受的住院治疗强度低于男性,尽管现有证据表明溶栓剂、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和侵入性心脏手术对男女患者具有同等疗效。关于急性心肌梗死后短期死亡率的性别差异尚存争议,部分研究显示女性死亡率更高,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结论。

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析美国联邦医疗保险的协作心血管项目数据,该项目包含1994年2月-1995年7月46个州及波多黎各4303家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数据(排除试点州阿拉巴马、康涅狄格、爱荷华和威斯康星的数据)。通过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及临床症状(胸痛、心电图改变)确诊患者。最终纳入138,956例直接入院确诊患者,其中97,928例接受导管插入术,29,243例接受血管重建术。

统计分析

采用二项分布广义线性模型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调整年龄、种族、APACHE II评分、地理区域、基础疾病等因素后,计算性别间的治疗差异和死亡风险。所有风险比均计算95%置信区间,P<0.05视为显著差异。

研究结果

入选患者中女性平均年龄显著高于男性,合并症更多。女性更易延迟就医且入院后心电图检查耗时更长,但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与男性相当。具体治疗差异表现为:

  1. 溶栓与阿司匹林:理想候选患者中,9%女性与12%男性接受溶栓治疗,女性入院1小时内用药率低7%(相对风险0.93),住院期间用药率低3%(相对风险0.97)。不足60%患者为阿司匹林理想候选,女性24小时内用药率低6%(相对风险0.94)。
  2. 诊断性导管插入术:70%患者(97,928例)所在医院具备导管检查能力。女性各年龄段使用率均显著低于男性,且年龄越大差异越显著(65-69岁相对风险0.94,85岁以上0.75)。但导管检查后血管重建率男女相当(相对风险0.99)。
  3. 出院用药:不足50%患者为阿司匹林理想候选,女性出院处方率低5%(相对风险0.95)。12%患者适合β受体阻滞剂,男女使用无显著差异(相对风险0.99)。14%患者适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女性使用率高5%(相对风险1.05)。
  4. 不实施心肺复苏医嘱:18%患者记录该医嘱(女性22%,男性14%),多为入院当日(女性)或次日(男性)下达。经调整后女性更可能被下达该医嘱(相对风险1.26),且该群体平均年龄更大、病情略轻。
  5. 死亡率:未调整的30天死亡率女性21% vs 男性17%(未调整风险比1.24)。但调整人口学特征、病情严重程度及住院干预后,风险比降至1.02(0.99-1.04)。

临床意义

本研究揭示了急性心肌梗死诊疗中的性别差异特征:1)年龄显著放大性别差异,85岁以上女性导管使用率仅为男性的75%;2)治疗差异主要体现在诊断性检查而非治疗性干预;3)调整混杂因素后死亡率差异消失。研究证实及时诊断对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强调需提高女性患者的早期诊疗质量。尽管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使用率较好,但阿司匹林(理想候选者仅80%)和溶栓治疗(仅60%)仍存在显著不足。研究同时指出需加强医务人员对性别差异的认知,特别是高龄患者的诊断性检查使用。

【全文结束】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静脉抗凝血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引发心源性休克中的作用获研究静脉抗凝血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引发心源性休克中的作用获研究
  • 静脉抗凝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引发的心源性休克中的研究静脉抗凝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引发的心源性休克中的研究
  • 常见心脏病药物对多数患者无效且可能增加某些女性死亡风险常见心脏病药物对多数患者无效且可能增加某些女性死亡风险
  •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管理与结果的性别差异:来自质量护理标准相当的医疗机构的更新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管理与结果的性别差异:来自质量护理标准相当的医疗机构的更新
  • 冠状动脉疾病(CAD):β-受体阻滞剂治疗-既往心肌梗死(MI)或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LVEF≤40%)冠状动脉疾病(CAD):β-受体阻滞剂治疗-既往心肌梗死(MI)或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LVEF≤40%)
  • 心肌梗死后女性使用β受体阻滞剂预后更差心肌梗死后女性使用β受体阻滞剂预后更差
  • 米力农与多巴酚丁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心源性休克的比较: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米力农与多巴酚丁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心源性休克的比较: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 年轻和中年美国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下降及新冠疫情的影响年轻和中年美国人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下降及新冠疫情的影响
  • 美国1999至2022年突发心脏猝死相关死亡率的人口统计与趋势分析美国1999至2022年突发心脏猝死相关死亡率的人口统计与趋势分析
  • 研究发现并非所有心脏病患者都获得同类型治疗研究发现并非所有心脏病患者都获得同类型治疗
  • 佛罗里达州研究发现心脏病治疗存在种族差异佛罗里达州研究发现心脏病治疗存在种族差异
  • 医疗AI前景广阔,但当前的监管方式存在危险医疗AI前景广阔,但当前的监管方式存在危险
  • 可解释的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中的临床应用和可用性可解释的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中的临床应用和可用性
  • 制药公司如何与生物技术和数字健康初创企业建立互惠关系制药公司如何与生物技术和数字健康初创企业建立互惠关系
  • AI和新技术:制药业如何重塑自我以满足日益紧迫的需求AI和新技术:制药业如何重塑自我以满足日益紧迫的需求
  • AI在医疗行业的变革之路AI在医疗行业的变革之路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