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Suzanne Wright, Stephanie Booth
医学审阅:Shruthi N, MD(2024年6月24日)
什么是脑出血?
脑出血是一种脑卒中类型,当脑部血管因病变发生渗漏或破裂时引发。这种血管异常会导致脑细胞供氧和营养不足,进而造成严重损伤。
该病症又称为颅内出血、脑实质出血、出血性卒中或脑溢血,在所有脑卒中中占比约13%。由于其可能造成严重残疾或危及生命,若出现疑似症状(如突发剧烈头痛或意识障碍),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
脑出血的发病机制
脑组织并非肌肉,而是由精密的神经网络和血管系统构成的器官。当血管壁因损伤变弱或破裂时,血液外渗会刺激周围脑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脑水肿。外漏血液聚集形成血肿后,由于颅骨的密闭空间特性,颅内压迅速升高,阻碍脑血流并损伤神经细胞。
脑出血类型
根据出血位置可分为以下类型:
硬膜外出血
血液积聚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常见于颅骨骨折导致血管撕裂的外伤病例,可能引发血压升高、呼吸困难、脑损伤甚至死亡。
硬膜下出血
分为三种亚型:
- 急性型:头部外伤(如跌倒、车祸)后快速形成,死亡率37%-90%,幸存者常遗留永久性脑损伤。
- 亚急性型:头部撞击后数日或数周出现渗血,常见于脑震荡后。
- 慢性型:多见于65岁以上人群、抗凝药物使用者或脑萎缩患者,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液积聚于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雷击样"头痛,常见于外伤或脑动脉瘤破裂。
脑实质出血
占脑卒中病例的第二位,主要病因是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
脑室出血
早产儿及低体重儿(<1.6kg)多见,可能造成永久性神经元损伤。
脑出血病因
- 外伤:50岁以下人群主要诱因
-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导致血管壁退行性变
- 动脉瘤:血管壁薄弱处膨出破裂
- 血管畸形:先天性动静脉异常
- 脑淀粉样血管病:与衰老相关的血管淀粉样蛋白沉积
- 凝血障碍:血友病、镰状细胞贫血
- 肝病: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 脑肿瘤:特定类型肿瘤出血风险待研究确认
高危因素
- 高血压病史
- 物质滥用(可卡因等)
- 吸烟
- 抗凝药物使用
- 血管脆弱性疾病
- 妊娠并发症
- 头部外伤
- 脑肿瘤
临床表现
症状取决于出血部位和范围,常见症状包括:
- 突发剧烈头痛
- 畏光
- 癫痫发作(无癫痫史)
- 四肢无力
- 恶心呕吐
- 意识模糊
- 视觉障碍(复视)
- 上睑下垂
- 颈项强直
- 呼吸困难
- 心律异常
- 感觉异常
- 语言/理解障碍
- 吞咽困难
- 运动协调障碍
- 意识丧失
诊断与治疗
医生通过症状定位受影响的脑区后,进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认出血。治疗方案包括:
- 药物干预:降压药、止痛剂、类固醇
- 手术治疗:清除血肿、减压手术
- 康复治疗:物理治疗、语言训练
并发症
- 呼吸系统功能障碍
- 吞咽困难
- 运动功能丧失
- 癫痫发作
- 认知障碍
- 视力损伤
- 人格改变
康复管理
约半数患者可完全恢复。康复方案包括:
- 物理治疗(恢复活动能力)
- 作业治疗(日常生活技能训练)
- 言语治疗(语言沟通恢复)
预防措施
- 严格控制血压(80%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史)
- 戒烟限酒
- 定期胆固醇检测(45-65岁人群每1-2年)
- 安全防护(系安全带、佩戴头盔)
- 合理膳食控制体重
- 监测抗凝药物使用
- 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
总结
脑出血是需立即处理的医疗紧急事件。早期识别(如突发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并接受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医院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