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意外(荷兰语:Cerebrovasculair accident,CVA),又称为脑血管意外事件,是一种因脑部血液循环突然中断导致的急性医学事件。该病症主要分为两大类型:脑梗塞和脑出血。当血管被阻塞导致血流中断时发生脑梗塞,而血管破裂则引发脑出血。两种类型的最终结果均会导致大脑功能异常。
CVA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单侧身体感觉丧失或瘫痪、语言理解和表达障碍、眩晕感以及单侧视力障碍。症状通常在发病后迅速出现。若症状持续时间不足一至两小时,则被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小中风。
高血压是CVA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肥胖、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既往TIA病史和心房颤动。据统计,荷兰约有17.4万人正在经历CVA后遗症。CVA不仅是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也是致残的重要因素。
分类
CT扫描显示右半球缺血性脑卒中。CVA可分为脑梗塞和脑出血两大类。脑梗塞占所有脑卒中的87%,其余为脑出血。在脑梗塞病例中,可能在受损区域出现出血现象,称为出血性转化。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脑出血最初表现为脑梗塞。
定义
19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将脑卒中定义为"由脑血管原因引起的持续超过24小时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在24小时内因死亡中断的情况"。选择24小时作为诊断阈值具有一定主观性,但该标准仍用于区分脑卒中与TIA。
CVA变异型
TIA是较轻型的脑卒中形式,症状在24小时内完全消失。RIND(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介于TIA和CVA之间,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但最终完全消失。研究显示,RIND后仍存在持续性神经系统损伤,因此应视为CVA。
脑梗塞
脑梗塞的发生是由于脑部部分区域的血液供应减少。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四种类型:血栓形成、栓塞、系统性低灌注、窦静脉血栓。30-40%的脑梗塞病例病因不明,称为隐源性脑梗塞。
脑出血
CT显示实质内出血(下箭头)及周围水肿(上箭头)。脑出血分为:颅内出血(包括脑实质出血和脑室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他颅内出血类型如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不纳入脑出血范畴。
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及恢复程度因CVA类型、受损脑区及病灶大小而异,包括:
- 单侧肢体瘫痪(对侧大脑损伤)
- 痉挛状态
- 视野缺损
- 认知障碍
- 癫痫发作
- 失语症
- 构音障碍
- 吞咽困难
- 行为情绪改变
- 平衡障碍
- 大小便失禁
- 剧烈头痛
识别CVA
采用FAST测试法快速识别:
- Face(面部):让患者微笑观察是否口角歪斜
- Arm(手臂):评估双臂平举能力
- Speech(言语):检查语言清晰度
- Time(时间):记录症状起始时间
危险因素
可控因素:
- 高血压
- 糖尿病
- 心律失常
- 心脏疾病
- 血脂异常
- 吸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周围血管疾病
- 镁摄入量不足
- 红肉摄入
不可控因素:
- 年龄
- 性别
- 遗传
发病机制
脑梗塞源于脑部血液供应突然中断,可能机制包括:
- 小血管病变
- 动脉粥样硬化
- 心源性栓塞
- 系统性低血压
- 窦静脉血栓
脑出血源于血管破裂,常见原因包括高血压、血管畸形、脑肿瘤等。
CVA后抑郁
约30-40%的CVA患者会经历抑郁,多发于发病后3-6个月。持续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B12可降低50%的抑郁风险。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