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肠道中可能导致乳糜泻的免疫细胞结构。这项研究表明,这些免疫细胞结构可能是未来治疗的目标。
该研究团队得到了NIHR牛津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支持,还发现尽管进行了无麸质饮食治疗,许多肠道变化仍然存在。这表明肠道中可能存在一种“免疫疤痕”,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患者会经历持续的症状。
乳糜泻是一种常见疾病,影响大约每100人中的1人。症状是由饮食中的麸质(存在于小麦、大麦和黑麦中)引发的。然而,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有些人会患上这种病而其他人不会,也不知道肠道中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虽然无麸质饮食能改善症状,但这并不意味着治愈。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基因测序方法来观察患有乳糜泻的成人和儿童的肠道内衬中不同细胞类型的变化。研究显示,在乳糜泻中,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肠道内衬中的有组织结构。这些结构可能包含识别麸质的关键免疫细胞,并可能作为“控制中心”驱动乳糜泻中所有变化,并作为局部“工厂”进行免疫反应。
Michael Fitzpatrick博士是纳菲尔德医学院实验医学部的胃肠病学顾问和免疫学研究员,他共同领导了这项研究。他表示:“虽然无麸质饮食是乳糜泻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并非对每个人都有效或可行。我们的研究得益于患者的慷慨参与,包括成人和儿童,揭示了乳糜泻中不同类型免疫细胞如何交流和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驱动患者的吸收问题和症状。新的治疗方法可能会针对这些免疫细胞之间的信号通路,以短路肠道炎症。”
Agne Antanaviciute是一名计算生物学家,也是这项研究的共同领导者,她补充说:“许多患有乳糜泻的人尽管尽最大努力遵循无麸质饮食,但仍面临持续的症状。我们所描述的肠道内衬中的‘免疫疤痕’可能正在导致他们的持续症状,我们希望我们的研究结果能够为我们的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法。这些发现详细展示了乳糜泻中肠道不同成分是如何协同反应的——并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甚至可能实现治愈。”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