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风女性患者被急救医疗服务识别为中风嫌疑人的可能性低于男性,尽管尚需进一步研究以理解中风医学中性别差异的根本原因。
根据发表在《Stroke》(《卒中》)期刊上的研究结果,急性中风女性患者在院前环节被准确认定为中风的可能性低于男性。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以评估急性或疑似中风患者在院前管理中的性别差异。纳入研究包括经急救医疗服务(EMS)转运至医院的患者。主要结局指标为院前准确诊断中性别差异的相对风险(RR)。统计分析采用逆方差加权的随机效应模型。
分析共纳入16项研究,涵盖622,764名女性和571,024名男性(平均年龄范围65-78岁)。在针对8项研究(女性38,233人;男性39,556人)的急性中风院前诊断性别差异分析中,女性被正确识别为疑似中风患者的概率低于男性(RR=0.92;95%置信区间0.89-0.96;P<0.0001)。对仅纳入院前疑似中风患者的4项研究(女性12,487人;男性13,840人)进行亚组分析发现相似模式:女性获得准确院前初步中风诊断的可能性更低(RR=0.88;95%置信区间0.81-0.96;P=0.006)。经年龄调整的研究也呈现类似结果。
在1项分析分诊呼叫数据的研究(女性726人;男性546人)中,高紧急程度调度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8;95%置信区间0.83-1.15)。同样,在评估调度编码准确性的3项研究(女性370,138人;男性347,092人)中,被分配中风调度代码的患者比例未见显著性别差异(RR=0.95;95%置信区间0.88-1.02)。
"现有证据表明,急性中风女性患者在院前环节被正确识别为中风嫌疑人的可能性更低。"此外,在考察急救医疗服务向接收医院的预先通知(RR=0.98;95%置信区间0.96-1.00)、转运至中风中心(RR=0.99;95%置信区间0.79-1.24)以及从急救呼叫到医院抵达的时间(平均差异1.12分钟;95%置信区间-0.64至2.89)的研究中,均未观察到性别差异。
可用数据的缺乏导致无法确定现场临床管理、急救医疗服务与医院团队沟通以及多数时间相关指标的性别差异。研究局限性包括纳入研究的异质性,以及虽非专为探究性别差异设计但包含性别亚组分析的研究数量有限。"现有证据表明,急性中风女性患者在院前环节被正确识别为中风嫌疑人的可能性更低,"作者指出。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