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研究发现,夜间光污染会增加罹患心脏病的风险。
由美国心脏协会资助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受试者脑部扫描图像和住宅周边夜间亮度卫星图像得出这一结论。研究团队调取了2005至2008年间在波士顿麻省总医院接受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的466名成年人数据,其年龄中位数为55岁。结合两种成像技术可单次扫描同时测量脑部应激活性和动脉炎症程度。
研究人员将每位受试者的检测结果与其住宅夜间光照强度进行交叉比对。光照数据源自2016年《新世界夜空亮度图谱》,该图谱已排除星光、大气辉光和月光等自然光源。2018年随访结束时,健康数据显示17%的受试者(79人)已出现严重心脏问题。
研究者得出结论:夜间暴露于高强度人工光源的人群,其脑部应激活性和血管炎症水平更高,发生严重心脏问题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光照暴露量每提升一级,五年和十年内心脏病风险分别上升约35%和22%。
研究作者、麻省总医院心脏PET/CT影像试验负责人Shady Abohashem博士表示:"我们发现夜间光照与心脏病存在近乎线性的关系:光照暴露越多,风险越高。即便是轻微的夜间光照增加,也会导致脑部和动脉应激水平升高。当大脑感知到压力时,会激活引发免疫反应的信号,导致血管炎症。长期来看,这一过程可能促成动脉硬化,增加心肌梗死和中风风险。"
此外,在交通噪音等社会环境压力较大的区域居住的参与者,其健康风险更高。Abohashem博士建议城市可考虑减少不必要的户外照明,或采用带运动传感器的路灯。"这项研究表明光污染不仅是困扰,更可能增加心脏病风险。我们希望临床医生和政策制定者在制定预防策略时纳入夜间光照因素。未来计划在更大规模、更多元化人群中扩展研究,测试降低夜间光照的干预措施,并探索减少光照暴露对心脏健康的改善作用。"他还建议民众"限制室内夜间光照,保持卧室黑暗,睡前避免接触电视和个人电子设备屏幕"。
该研究存在明显局限:作为基于既往数据的观察性研究,无法证实心脏病与夜间光污染的直接因果关系。且受试者主要为白人(89.7%),且均来自同一家医院,研究结果难以推广至更广泛人群。
完整初步研究将于本周在美国心脏协会科学会议新奥尔良会场公布。科学家此前已多次证实光污染与健康风险的关联。先前研究发现光污染会使睡眠期间心率接近日间水平,其他研究则指出其可能扰乱昼夜节律,导致致命后果,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和中风风险上升。
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全球主要死因之一。英国现有230万人确诊冠心病,但可能有成千上万甚至数百万人未察觉自身存在潜在致命风险。该病源于冠状动脉脂肪物质堆积导致心脏供血受阻,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预防是应对冠心病的最佳方案,医生通常建议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改善心脏健康:用富含纤维的水果、蔬菜和全谷物替代高脂食物,戒除烟酒,并增加身体活动量。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