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阵发性心房颤动?
这是一种能在七日内自行缓解的心律失常类型,可能增加慢性心房颤动风险
作者:Kelly Burch
更新时间:2025年9月6日
医学审阅:Richard N. Fogoros, MD
核心要点
- 阵发性心房颤动是一种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七日内消失的异常心跳现象
- 此病症可能增加发展为持续性心房颤动的风险,需及时治疗干预
- 心房颤动属于心律失常的一种,其发作具有间歇性特征,单次发作不超过七日
心房颤动(AFib)是最常见的异常心律类型,发生时心脏上部腔室(心房)出现快速异常电活动,导致心房与下部腔室(心室)失去同步收缩,可能引发血液淤积、血栓、中风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约四分之一人群一生中可能经历心房颤动,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增加。
阵发性心房颤动定义
该病症属于短期发作型心房颤动,其症状呈现间歇性波动特征。根据持续时间划分,当心律失常持续七日或更短时定义为阵发性心房颤动,若持续超过一周则为持续性心房颤动,超过一年则归类为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
临床症状表现
症状呈现显著个体差异,常见表现包括:
- 心悸
- 疲劳
- 呼吸困难
- 胸部不适
- 头晕目眩
约10%患者可能出现晕厥,另有部分患者可能完全无症状。
病因与危险因素
医学界认为其发病机制与心肌电生理特性改变密切相关。主要危险因素包括:
- 年龄增长
- 肥胖
- 体力活动不足
- 高血压
- 糖尿病
- 肾脏疾病
- 吸烟
- 酒精摄入
- 其他心脏疾病
诊断方法
确诊需通过心电图(ECG)观察异常心律特征。由于发作可能具有短暂性(数分钟)或就诊前已终止,诊断存在挑战。建议患者记录症状发作时间和特征,必要时需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直至记录到发作事件。
治疗策略
治疗方案需个体化选择,综合考量风险与获益,考虑因素包括合并症(如糖尿病或其他心脏疾病)。主要治疗措施包括:
- 生活方式调整(如限酒、适度运动)
- 控制心率与节律药物
- 导管消融术(通过导管产生瘢痕组织消除异常电活动源)
- 抗凝药物预防血栓
- 外科手术
最新治疗指南强调尽早恢复窦性心律以防止症状恶化,部分患者可能直接选择导管消融作为初始治疗。
疾病预后
阵发性心房颤动具有进展性特征,每次发作均增加复发风险。研究表明,9%-30%患者可能在一年内进展为持续性心房颤动,因此即使症状间歇出现也应积极治疗。
疾病管理
确诊后虽可能产生心理压力,但及时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患者可获取多种支持资源,包括心房颤动协会的求助热线。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