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查尔斯·皮勒揭露了阿尔茨海默症研究领域存在粗制滥造甚至欺诈性的科研实践。这暴露出药物研发体系亟需重大改革,但卫生部长小罗伯特·F·肯尼迪却采取了鲁莽的破坏性措施。根据新书《篡改数据:治愈阿尔茨海默症研究中的欺诈、傲慢与悲剧》的揭露,某些与阿尔茨海默症相关的科研发现已受到质疑,科学家被发现通过篡改实验图像数据来伪造研究结果。
这种科研造假与特朗普政府冻结经费的决策并无直接关联。尽管特朗普的卫生部长小罗伯特·F·肯尼迪在其确认听证会上曾提及阿尔茨海默症研究中的"欺诈"现象,但他并未推动改革有缺陷的研究体系。这些经费削减只是肯尼迪在总统默许下发起的更大规模破坏行动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痴呆症研究的资助始于1974年设立的国家老龄化研究所(NIA)。当时生物医学研究发现,1906年阿尔茨海默发现的病症不仅是老年附带现象,而是脑部疾病,且发病率随人口老龄化而上升。
在药物研发领域,企业都竞相寻找"杀手级药物",但美国临床试验第一阶段候选药物中仅有不足十分之一能最终通过三期试验获得批准。即便成功上市的药物也往往效果有限,需频繁进行"无效分析",对部分人群完全无效并可能引发严重副作用。
医疗化过程使患者沦为标有编号的病例,正如玛格丽特·洛克指出的,这种去人格化倾向可能加剧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因素与发病率密切相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拉丁裔和非裔美国人发病率高于白人,家庭收入越低发病率越高。
皮勒的著作建立在其为《科学》杂志撰写的系列报道基础上,揭露了科学界普遍存在的欺诈和共谋文化。书中披露多位该领域权威专家篡改实验图像数据,这些学者大都支持淀粉样蛋白假说。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图像被用软件篡改,通过复制粘贴蛋白条带、调整形状强度和背景等手段伪造结果。
这些"图像侦探"利用AI程序发现了数据造假行为,导致多篇高引用论文被迫撤稿。更严重的是,不同论文使用相同图像展示不同结果,且实验结果无法复现。当质疑者通过正规渠道反映问题时,期刊编辑和监管机构往往推诿责任,高校也拖延调查以避免丑闻。
尽管皮勒认为研究风向已开始转变,但患者仍被困在以盈利为导向的医疗化体系中。私人资本主导的研究方向与音乐疗法等非营利性治疗手段完全脱节。匹兹堡大学某研究者被迫削减75%实验室预算,她指出:"股东不会对无法商业化的脑衰老研究感兴趣。"
虽然特朗普政府的破坏行为加剧了问题,但根源在于政府-工业复合体中的医疗化倾向。制药巨头及其学术盟友构建的"淀粉样蛋白黑手党",通过学术垄断扼杀了其他研究路径的可能性,这种系统性弊病远非简单的经费削减所能解决。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