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报告揭示惊人事实:痴呆症已成为澳大利亚首要死亡原因,预计40年后全国患者将突破100万人。
澳大利亚健康与福利研究所数据显示,2023年痴呆症致死人数达17,400人(占总死亡数9.5%)。该报告特别指出:"痴呆症是女性首要死因,男性死亡率则居第二,仅次于冠心病。"
截至去年,全国确诊患者42.5万人(每千人中有16人患病)。发病率随年龄显著攀升:30-59岁群体每千人不足1例,85-89岁群体则飙升至每千人210例。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患者占比近三分之二。
据预测,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2065年澳大利亚痴呆症患者将突破百万。该国痴呆症协会首席执行官Tanya Buchanan强调:"到2065年患者数量将超百万,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我们呼吁各级政府建立系统性应对方案,包括开展全民认知健康教育、设立痴呆症导航员岗位、强化护理人员专业培训。"
她特别提及患者面临的社会孤立困境:"正因如此,本次痴呆症行动周(9月11日启动)以'没有人能独自应对'为主题,号召全民主动接触患者群体。"
患者亲述:记忆消逝的十年
58岁确诊早发性痴呆症的Gina Callan回忆:"确诊那刻我的世界彻底改变。原本计划继续工作并陪伴四个年幼孙辈,却不得不开始录制故事视频,好让孩子们记住我的声音和个性。"
十年前初现症状时,她频繁出现定向障碍(如忘记客户会议地点),随后发展为:车钥匙和手机频繁遗失、遗忘姓名、重复提问、日常物品存入冰箱等异常行为。初期医生误诊为纤维肌痛症、慢性疲劳综合征或更年期症状,最终检测证实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预期寿命仅6-12年。
"有时话到嘴边却找不到正确词汇,生活失去动力。"她坦言。经过一年治疗,现在部分日子思维清晰,另一些日子则充满疲惫与困惑。这位前护士希望通过自我健康管理延长10-20年优质生活,同时呼吁:应像教授道路安全那样将脑健康纳入基础教育,政府需将痴呆症防治列为重点议程。
痴呆症认知指南
- 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记忆丧失,同时可能影响语言能力、认知功能、情绪控制、行为模式及运动机能。
- 主要类型:
- 阿尔茨海默病:最常见类型,由神经细胞死亡引发的退行性脑病
- 混合型痴呆症:同时患有多种类型
- 早发性痴呆症:65岁前发病,甚至儿童也可能患病
- 诊断方式:需经多重认知评估与医学检查综合判断
- 风险因素:
- 可控因素:睡眠质量、运动习惯、血压控制、吸烟行为(占风险因素的50%)
- 不可控因素:遗传基因、家族病史
- 疾病发展:随病情进展,患者自理能力逐步丧失,最终完全依赖照护。2023-24财年,全国每455例住院病例中就有1例以痴呆症为主要入院原因。
- 社会成本:2020-21财年相关医疗支出达37亿澳元,其中:
- 养老机构服务占49%(18亿)
- 社区养老服务占20%(7.41亿)
- 医院服务占18%(6.62亿)
目前全国已有至少10.2万名非正式主要照护者。该病协会特别提醒:约40%患者确诊后遭遇社交关系断裂,呼吁公众主动建立支持网络。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