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默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借助超高分辨率检测仪器绘制出疾病分子机制的详细图谱。相关成果发表于《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阿尔茨海默协会期刊》。
研究团队采用名为"代谢组学"的前沿技术(分析代谢反应后残留的小分子物质如糖类和氨基酸),对162例来自埃默里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心脑库的捐赠脑组织进行深度分析。他们成功识别出超过35,000种代谢组学特征——是既往研究检测量的30倍,同时发现155种代谢触发因子和36条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代谢通路(细胞内的化学反应)。通过先进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团队最终确认了18种具有显著关联性的关键代谢物,其中葡萄糖和腺苷5'-二磷酸核糖(ADPR)显示出重要的研究潜力。
罗林斯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健康系副教授、论文通讯作者董海亮(Donghai Liang)博士指出:"我们的发现为理解大脑病理变化提供了生物学路线图。这项研究揭示了脑部化学分子层面的隐藏关键变化,这些发现可能指向未来的治疗新靶点,或有助于开发早期诊断工具及个性化精准治疗策略。"
该研究不仅验证了已有研究的发现,还首次识别出多个未被关注过的新型代谢物。罗林斯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助理教授、论文第一作者安克·赫尔斯(Anke Hüls)博士强调:"这可能解释了阿尔茨海默病表现出的多样性特征——这些分子层面的差异或许正是疾病异质性的关键所在。"
研究团队下一步计划检测脑库捐赠者的血液样本,以验证在脑组织中发现的代谢物是否同样存在于血液中。赫尔斯和董海亮共同表示:"若能在血液和脑组织中同时发现相同的生物标记物,未来将有望实现疾病的早期预警和更精准的治疗干预。"
【全文结束】